周公成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7章 巅峰对决,险中求胜,屈尊归来,周公成子,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此,这种骗人的预言最容易让皇帝心里起波澜。

散布这种瞎话的人,肯定不是李隆基,只能是太平公主干的。

他压根儿没想到儿子和妹妹之间的冲突会闹得这么大,自己历经世事,很明白问题出在哪儿。

要是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安排在一起共事,那肯定得闹矛盾,他真心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妹妹这样相互伤害。

考虑了好几次之后,李旦最后决定把这两个人分开。

所以,李旦决定把太平公主送到更远的山西蒲州去,紧接着,他又把六品及以下官员的任免权和徒刑以下的审判权都交给了李隆基。

这意思很清楚了,李旦就是想给妹妹换个养老的地儿,同时给自己儿子加点权力,好让他站稳脚跟。

但是,太平公主的权谋手段能和武则天相提并论,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一听说自己要被赶到蒲州,太平公主立马慌了神,但很快她就镇定下来,打算给李隆基来个下马威,让他清醒清醒。

接着,太平公主使出的招数真是挺厉害。

一开始,她就让身边信任的人去跟皇帝说坏话,想给姚崇和宋璟找点麻烦。

太平公主的亲信大臣所提的建议,说的是姚崇和宋璟当上宰相后,使劲儿撤掉那些“斜封官”的事儿。

斜封官就是说,在以前的皇帝李显治理国家时,韦后和安乐公主这些人把朝政搞得一团糟,她们靠卖官职赚钱,只要你肯出钱,她们就给官做。这样一来,好几千人都花钱买了官职。

所以在姚崇和宋璟当宰相的时候,他们下了大力气进行整治,把这些人很多都撤了职,或者直接赶出了皇宫。

这时候,太平公主的亲信对皇帝说,要是真这么做了,那就等于是故意把先帝的错摆到台面上,还会让现在的皇帝惹人怨。

说白了,你刚当上皇帝,就这么着急要给前任皇帝抹黑吗?

再说这些斜封官人数众多,要是全把他们撤了,很可能会闹出大乱子,导致朝廷动荡不安。

说白了,皇帝这样做一点好处都没有,反倒会惹来一堆麻烦,但那些推行这些政策的宰相,却能因此落得个整顿官员、清廉正直的好名声。

这话意思是说,姚崇和宋璟大批裁掉那些斜封官,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了大唐的国家利益,而是想给自己捞点政治好处。

不出所料,李旦一听这话,立马火了,心里憋屈得很。姚崇和宋璟这俩人,这不是明摆着把皇上当工具,好给自己捞政治好处嘛!

当李旦感到非常生气的时候,太平公主出现了。

跟那些老爱跑到皇上面前抹眼泪的妃子不同,太平公主没选择哭鼻子,她是借着跟哥哥告别的由头来的。

见到李旦,兄妹俩简单聊了几句后,太平公主就转而聊起了“斜封官”的事,接着她引用了好多例子来说明罢免“斜封官”会带来不少麻烦。

太平公主真会说话,把李旦说得连连点头,心里头是一百个赞同。

太平公主这招厉害在哪儿呢?

首先,他派了自己信得过的大臣,按照他的想法先去提建议,先铺垫一下。而且啊,提建议的时候也不直接点名说李隆基和姚崇他们的不是,而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讲讲这些事对皇帝有啥坏处。

然后,太平公主找了个要告别的借口去见皇帝,这个听起来挺温情、没啥攻击性的理由,先让李旦放松了警惕,以为她只是来聊聊家常,而不是来哭鼻子诉苦的。

接着,太平公主说了一番话,她也是从皇帝哥哥的角度出发来讲的,满满的都是妹妹对哥哥的体贴和关怀。

这样一来,李旦就觉得,他这个妹妹被赶到外地去,居然没有半句牢骚,走的时候还想着帮哥哥解难题,因此他非常高兴,对太平公主说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

太平公主刚一离开,李旦就马上下令不再罢免那些斜封官,打算根据他们的才能来任用他们。

贾静雯

为啥太平公主非得揪着斜封官不放呢?说白了,这些斜封官大都是以前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手下,现在全归了太平公主。要是他们倒了,太平公主的势力肯定也要受影响。

因此,只要留住那些斜封官,就能稳住自己的权力网络。有他们在身边,哪怕不在长安,她也能随时了解朝廷的情况。而且,这样还能找机会削弱李隆基身边的重要助手。

但是,太平公主还剩下最后一件事没做,那就是去见见李隆基。

姑姑要走了,哪能不见见侄子呢?但她不是去告别,而是大张旗鼓地跑到李隆基家,狠狠地把他训斥了一番。

李隆基看到姑姑那凶得像要吃人的样子,被骂得不敢吭声,只能让她把心里的气都出完了。

太平公主离开后,李隆基从秘密渠道了解到,太平公主和她那一帮人在李旦跟前讲了不少姚崇和宋璟的坏话。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李隆基觉得情况很糟,要是他再不站出来,宋璟和姚崇在太平公主和她那帮人的打压下,恐怕性命难保,甚至可能会连累到自己。

想了一会儿,李隆基决定鼓起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去见皇帝李旦认错,说自己做错了事。他还说,姚崇和宋璟让皇帝把大哥李成器和高宗的亲孙子李守礼调到京城外面,还想把太平公主赶去洛阳,这样做是在挑拨他们兄弟之间以及他和姑姑的关系。

因此,李隆基提议要对姚崇和宋璟施以重罚,甚至是死刑。

太平公主听到姚元之和宋瓃的计谋后,非常生气,责怪起了太子。太子心里害怕,便向皇上禀报说姚元之和宋瓃挑拨离间姑姑和哥哥的关系,请求对他们严惩不贷。——《资治通鉴》

大家都知道,姚崇和宋璟站在李隆基那边,他说话这么狠,很明显是心里有数,觉得老爹不会真的动手杀人,才敢这么讲。

没错,李旦最终没对姚崇和宋璟下杀手,只是把他们贬到地方上去当刺史了。

于是,李隆基为了保住自己,忍痛割舍了一位重要助手,身边也因此少了两个出谋划策的人。

这一轮,李隆基可以说是被打得大败,吃了个大亏。

任嘉伦

让人没想到的是,才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旦就突然把宰相们都叫来,说他们不想当这个皇帝了,干脆直接把皇位传给太子算了。

这话一说出来,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吭声。他们都是官场上的老手了,心里都在琢磨,皇上这话到底是啥意思?是不是想试探下太子,或者看看我们这些大臣的心思呢?

这时候,李隆基的亲信大臣李景伯站了出来,直接替太子拒绝了这个提议,但李旦还是执意要把皇位让出来。

这下李隆基可急了,老爹这是啥意思?莫非是想试试我?我要真对皇位上了心,那还不得马上被踢下台啊。

还有啊,太平公主虽然不在京城了,但她的影响力遍布朝廷和民间,所以咱们得更加小心才行。

虽然之后看来,李旦主动退位确实是很真诚的,但在这种权力交接的微妙时刻,李隆基当时觉得皇帝只是在试探自己而已。

因此,他先主动上书表示不要那个位置,接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要求更严了,生怕别人误会他有想当皇帝的念头。

他知道李旦很看重家人,所以李隆基直接上书,要求把被贬到外地的大哥李成器和李守礼,还有姑姑太平公主都接回京城,这样做是为了展现太子没有忘记兄弟姐妹的情谊。

就这样,太平公主在离开京城一个月后,又重新回到了这里。

可他们俩的矛盾已经闹得不可开交,接下来就只能拼个你死我活了。

【最后的对决,太平公主政变失败】

太平公主归来后,李旦还是很看重她。那时候,李旦对当前的宰相们不太满意,所以就把整个宰相班子都给撤换了。

太平公主瞅准机会,提议把她的亲信安排到宰相团队里。

因为太平公主的大力插手,朝廷里的宰相总共有7个人,其中竟然有5个都是太平公主的亲信。

太平公主仗着皇上的势力,胡作非为,跟皇上有了矛盾。七位宰相里,有五位都是她的人。朝廷里的文武大臣,大半都依附于她。——《资治通鉴》

到现在,太平公主已经站上了权力的最高处!

随后,太平公主再次发起攻击,没想到这回却搞砸了。

712年的时候,太平公主让一个会看天文历法的亲信大臣去跟皇帝说:

我瞅瞅天上的星星,发现最近彗星冒头了,这就是说要有新变化,老的要走,新的要来。最关键的是,代表皇上的那颗星星位置动了,这就是说太子要接过陛下的担子,当上新皇上了。

这话背后的意思就是,拿天上的异象当借口,冤枉太子李隆基想抢老爹李旦的皇位,想让李旦出手废掉太子。

一般来说,皇帝都不会允许别人觊觎自己的皇位,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行。像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这样的明君,也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哎,没想到李旦那边竟然出事儿了!

太平公主压根儿没想到,她那当了皇帝的四哥李旦,听完这番话后,立马就说,自己对权力和地位早就不在意了,也不想再管朝廷的事情了。既然这是老天爷的意思,那就顺着它,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算了。

太平公主找了个术士对皇上说:“彗星出现意味着要除旧迎新,而且皇上您的星座和心宿前星都有变化,这说明皇太子该当皇帝了。”皇上说:“把皇位传给太子,避开灾祸,我心意已决!”

太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差点当场晕过去。

她明显不太懂自己的四哥,别的皇帝可能无法忍受别人觊觎自己的宝座,但李旦对当皇帝根本不在意,甚至还多次主动让位,和那些特别想掌权的人大不一样。

就这样,在八月份的时候,李旦把皇位正式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还换了年号叫先天,李隆基就成了唐玄宗。

但是,太平公主真是个聪明人,发现问题后,她马上就想办法解决了。

经过一番好言相劝,李旦虽然当上了太上皇,不过他仍然掌握着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还有对重大刑事案子做决定的权力。

因此,尽管李隆基当上了皇帝,但他并非手握全部权力的君王。

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李隆基心里一直紧绷着弦,太平公主步步紧逼,让他感觉压力山大,都快喘不过气了。

在心爱的得力助手提议后,他打算策划一次政变,就像之前除掉韦后一伙那样,把太平公主也扳倒。

没想到,他们的计划被走漏了风声,虽说没直接让太平公主知道,但这事儿还是被一个不是李隆基亲信的人给知道了。

真不知那个人会把这事儿告诉给谁,万一太平公主知道了确切情况,那自己可就惨了。

于是,为了保住自己,李隆基趁着太平公主还没得到确切消息,又玩了一出狠心的自我牺牲的把戏。

他自个儿上书,把身边亲近的刘幽求等人给告发了,说他们想暗中搞鬼,策划政变来对付太平公主,希望朝廷能对他们处以重刑。

这就像是他把所有事儿都甩锅给了自己的心腹,自己还装糊涂说不知道,结果等发现问题了,他又站出来扮演正义使者,严惩了心腹。

结果,李隆基自己没事,但他身边的几个得力助手却都被发配边疆了。

到现在,李隆基身边的人又被清理掉一批,他眼看就要变成光杆司令了。

可是,太平公主一听说李隆基打算通过政变除掉她,气得不行,从那以后,他们俩都把杀掉对方当成了头等大事。

没过多久,太平公主就动手了!

太平公主想彻底除掉李隆基,便叫来了好多出谋划策的人,一起商量了个详细的办法。

简单来说,就是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让在宫里专门给李隆基送药的宫女元氏,在他的药里放毒,把他毒死。

要是这个计划行不通,咱们就马上启动第二个办法,也就是搞政变。

太平公主收买了禁军头头常元楷和李慈,计划分头行动。一路直冲李隆基办公的武德殿,把他给干掉;另一路则火速抢占各个重要权力位置。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投毒这个计划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李隆基是提前知道了太平公主想要政变,所以才抢先动手的。而且,他是在太平公主失败之后,才把元氏抓起来审问的。

然而,太平公主虽说足智多谋,能力很强,政变方案也完美无缺,可偏偏运气不佳。

由于这个超级秘密的计划不小心走漏了风声,让一个名叫魏知古的宰相给知道了。

所以,魏知古早早就把这事儿跟李隆基说了。

魏知古说公主打算在这个月的四号造反,让元楷和慈带着羽林军冲进武德殿,而怀贞、至忠、羲他们会在南牙起兵响应。

就这样,姑侄俩的最后一场较量不知不觉地到来了!

李隆基知道太平公主想造反后,跟谋士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抢先动手,一下子把太平公主那帮人给除掉。

他先让亲信将领王毛仲带着300个贴心的亲兵,悄悄藏在虔化门附近。接着,他又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一道命令,说皇帝要见常元楷他们。

被叫去的那几个人,都是太平公主打算政变时要用的禁军头头。因为诏书是真的,他们没多想就去了,没想到在虔化门被直接杀掉,这样一来,禁军的指挥大权就完全落到了李隆基手里。

接着,李隆基亲自带着禁军冲进大殿,像闪电一样快速抓捕并杀掉了萧至忠等许多太平公主的同伙。

太平公主听到消息后,知道自己已经没办法改变什么了,就赶紧先跑了,藏到终南山的一个寺庙里。不过,她在庙里待了三天后,还是决定回家,结果一到家就被赐死了。

到现在为止,从武则天退位算起,短短不到十年里,李唐王朝就遭遇了四次政变,这种老是出乱子的日子总算是到头了。

政变平息之后,太上皇李旦实在没办法,只能把全部大权都交给李隆基,这样一来,李隆基就完全掌控了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

从那以后,李唐的朝政慢慢步入了正轨,多亏了李隆基和好多宰相一起努力,最后才有了开元盛世这样的好时候。

其实在这场较量里,李隆基虽然也挺有本事,但他确实也靠了点运气,更重要的是有他老爹李旦罩着他。要不然,要是碰上个特别想掌权的皇帝,李隆基很可能就被踢出局了,想赢可没那么容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战神龙王凌羽

阳光灿烂的时光

徒儿你无敌了,下山去吧

求求你让我火吧

斩神:哦豁?他俩的友谊,变质了

写着玩别催更

心声被偷听,她打烂绿茶女主的脸

菁菁河边草

网游:拾荒少年封神

夜无忧伤

炼刀录

烟火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