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音乐改革之影响
尚行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5章 音乐改革之影响,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尚行哈,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说这是宫廷里新创的曲子,融合了西域音乐的元素,怪不得这么特别。” 旁边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解释道。
随着新曲在民间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这种融合了西域音乐元素的新风格。一些民间乐师受到启发,也开始尝试创作类似的音乐。他们在新曲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民间音乐的元素,使得这种新风格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在长安城的一个小乐坊里,几位民间乐师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音乐创作。“这宫廷新曲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咱们也可以把咱们民间的一些音乐元素,比如乡村的民谣、市井的叫卖声,融入到这种新风格的音乐里。” 一位年长的乐师说道。
“对啊,我觉得还可以加入一些咱们当地的特色乐器,像咱们这边的竹笛,声音清脆悦耳,肯定能让曲子更有味道。” 另一位年轻的乐师兴奋地说道。
于是,他们开始了尝试。首先,他们深入长安的大街小巷,收集各种民间声音。有一位乐师,专门在集市最热闹的时候去,用竹筒录下那些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有卖糖葫芦的清脆吆喝,有卖布的悠长叫卖调。回到乐坊后,他们反复聆听这些声音,琢磨如何将其巧妙融入音乐。在尝试将叫卖声融入旋律时,遇到了难题,直接加入显得突兀且杂乱。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决定对这些声音进行节奏化处理,将杂乱的叫卖声按照一定的节拍重新编排,使其与音乐节奏相契合。
对于竹笛的加入,他们也费了一番心思。竹笛音色明亮,但在与胡琴、琵琶等乐器配合时,容易产生冲突。他们不断调整竹笛的吹奏技巧和音高,尝试不同的演奏段落。比如,在胡琴和琵琶演奏舒缓旋律时,竹笛以轻柔的颤音点缀其中,增添灵动之感;在节奏加快时,竹笛吹奏出明快的短音,与其他乐器相互呼应,增强音乐的活力。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创作出了一首带有浓郁民间特色的新曲。这首新曲既有宫廷新曲的影子,又充满了民间的烟火气。当他们在乐坊中演奏这首新曲时,周围的百姓纷纷围过来倾听,掌声不断。
“这曲子好啊,既有宫廷的高雅,又有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气息。” 一位大爷笑着说道。
“是啊,咱老百姓也能创作出这么好听的曲子,真是了不起。” 一位大妈也在一旁夸赞道。
而在宫廷乐坊中,其他乐师们看到第一首新曲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也纷纷受到鼓舞,加快了音乐改革的步伐。他们不断地尝试将西域音乐与大唐传统音乐进行更深入的融合,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风格各异的新曲。
有一组乐师,从西域音乐中复杂多变的音阶体系获取灵感。他们研究发现,西域音乐中一些特殊的音阶能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于是尝试将这些音阶融入大唐传统音乐的旋律构建中。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让新音阶与传统旋律自然衔接,他们仔细分析每个音符的倾向性和色彩,通过巧妙的过渡音来连接不同的音阶片段。例如,在一段传统的五声音阶旋律之后,引入西域音乐中的七声音阶时,在两者之间加入一个经过音,使旋律的转换更加平滑,听起来既保留了大唐音乐的韵味,又增添了西域音乐的新奇感。
还有一组乐师,在乐器组合上大胆创新。他们尝试将西域的手鼓与大唐的编钟相结合。手鼓节奏明快,富有活力,而编钟音色庄重、深沉。起初,两者的配合并不和谐,手鼓的活泼节奏总是掩盖了编钟的声音。乐师们通过调整演奏力度和节奏型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手鼓演奏时,适当减弱力度,采用更细腻的敲击方式;编钟则选择一些更清脆、明亮的音区进行演奏,并且在节奏上与手鼓形成互补。当两者配合默契时,产生了奇妙的效果,手鼓的节奏为庄重的编钟增添了灵动,而编钟的音色又为手鼓赋予了厚重感。
随着这些新曲的不断涌现,大唐的音乐文化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繁荣。无论是在宫廷的宴会上,还是在民间的街头巷尾,都能听到各种美妙的新曲。音乐,成为了大唐盛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大唐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杨玉环对音乐改革的倡导与推动,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大唐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