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行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5章 民间教育关注,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尚行哈,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全身心投入宫廷教育改革的紧张进程中,杨玉环的目光始终没有忘记民间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她心里清楚,宫廷教育固然重要,关乎着皇室与贵族子弟的培养,可民间教育才是根基,关乎着大唐万千百姓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撑。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她带着几名贴身宫女和侍卫,乔装打扮,轻车简从,深入到长安周边的乡村城镇,打算一探民间教育的真实状况。

他们首先来到了长安城外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简陋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村民们大多在田间辛勤劳作。杨玉环走进村子,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村口的空地上玩耍,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脸上却洋溢着纯真的笑容。然而,当她询问这些孩子是否在上学时,孩子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

“我们家里穷,没钱供我们读书。” 一个小男孩低着头,小声说道。

“那你们想不想读书识字呀?” 杨玉环蹲下身,温柔地问。

“想,我们想读书,以后能像先生一样有学问。” 另一个小女孩抢着回答,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杨玉环听了,心中一阵刺痛。她继续在村子里寻找私塾的踪影,终于在村子的一角,发现了一间破旧的茅屋。茅屋的门半掩着,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她轻轻地推开门,看到十几个孩子正挤在一间狭小昏暗的房间里,围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夫子,认真地诵读着手中泛黄的书籍。

房间里光线昏暗,仅有的几扇小窗户透进来的光线,根本无法照亮整个屋子。孩子们坐的桌椅破旧不堪,有的甚至缺了一条腿,用几块石头勉强支撑着。老夫子虽然年事已高,但讲课却十分认真,他手中拿着一根破旧的戒尺,逐字逐句地讲解着书中的内容。

杨玉环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老夫子的讲课。她发现,老夫子所教授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识字和粗浅的儒家经典,而且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孩子们没有多余的书籍和学习用品。

“夫子,孩子们平日里就只学这些吗?” 杨玉环待老夫子讲完一段后,上前轻声问道。

老夫子抬起头,看到杨玉环虽然身着朴素,但气质不凡,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不过,他还是礼貌地回答道:“是啊,夫人。村子里穷,能让孩子们识几个字,读几本圣贤书,已经是尽力了。我们没有多余的书籍,也没有钱请更好的先生来教他们其他的知识。”

杨玉环环顾四周,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她又问了老夫子一些关于教学的困难和需求,老夫子叹了口气,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比如,书籍太少,孩子们只能轮流看;笔墨纸张也常常短缺,孩子们练字都成问题;而且,村子里稍微有点学问的年轻人,都外出谋生了,很难找到新的教师来接替他。

离开这个小村庄后,杨玉环的心情愈发沉重。她继续前往周边的城镇,希望能看到不同的景象。然而,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在一个小镇上,她看到了一所稍大一点的私塾。这所私塾虽然有几间像样的教室,但学生们依然很多,每个教室里都挤得满满当当。

在与私塾先生交谈的过程中,杨玉环了解到,即便是这样的私塾,也不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够轻易就读的。学费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私塾里的教学内容,同样侧重于科举考试所需的经史子集,对于实用技能和其他知识的传授,少之又少。

“先生,为何不教孩子们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算术、耕种的知识呢?这些对他们日后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啊。” 杨玉环问道。

私塾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夫人有所不知,大家都希望孩子能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改变家族的命运。所以,更注重经史方面的学习。而且,我们也没有合适的教材和教师来教授这些实用技能。”

杨玉环在民间走访了许多地方,看到了太多因家境贫困无法上学的孩童,或是在简陋的私塾中接受有限教育的孩子。她的内心充满了痛心和焦急。她深知,这些孩子都是大唐的未来,他们的潜力不应该被贫穷和落后的教育条件所埋没。

回到宫廷后,杨玉环茶不思饭不想,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那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决定要改变这一现状,为民间教育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首先,她开始收集关于民间教育的各种资料,包括各地私塾的数量、学生的入学率、教学内容和师资情况等。她还召集了一些对民间教育有研究的学者和官员,与他们一起商讨改善民间教育的办法。

“诸位,如今我大唐民间教育状况堪忧,众多孩童因贫失学,或是接受的教育十分有限。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一局面。” 杨玉环神色凝重地对众人说道。

一位官员皱着眉头,说道:“娘娘,改善民间教育,谈何容易啊。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修建学校、购置书籍和聘请教师。而且,各地情况不同,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杨玉环坚定地说:“这些困难我都知道,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退缩。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资金方面,我们可以向朝廷申请拨款,也可以鼓励富商们捐资办学。对于各地的情况,我们可以先进行详细的调研,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方案。”

接着,大家开始讨论具体的措施。有人提议,可以在各地设立官学,由朝廷出资聘请教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有人则建议,编写适合民间孩子的教材,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还要加入算术、农业、手工艺等实用知识。

“编写教材确实很重要,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教师的问题。目前民间的教师数量不足,而且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我们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来教授这些新的课程。” 一位学者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刚上大学,意外和老师同居了

爱睡觉的叮当

武道至尊:从赘婿开始

落笔繁花

打猎捕鱼采山货,养八个弟弟妹妹

不可追

盗墓:我长生不死,墓主都是小辈

西伯利亚小火鸡

臭山贼,朕怀孕了

幸福小鱼A

四合院:开局投奔二叔,众禽崩溃

闲云暖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