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政策支持推动
尚行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7章 政策支持推动,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尚行哈,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礼部尚书也附和道:“是啊,还有对开办职业学堂者的税收优惠和表彰,以及为捐资者立碑铭记的具体流程,都需要仔细斟酌,制定出详细且合理的方案。”
李隆基看着诸位大臣,坚定地说:“此事关乎国家未来,各位爱卿务必群策群力。可先对各地的教育现状进行详细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税收优惠和表彰的标准,要既能体现朝廷的鼓励,又要确保公平公正。至于为捐资者立碑铭记,礼部要制定出庄重且规范的流程,让捐资者的善举得以彰显。”
在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日的商讨和研究,一系列支持民间教育的政策细则终于制定完成。朝廷正式宣布,拨出巨额专款,用于资助义学的建设和运营。这笔专款将根据各地的人口数量、教育需求等因素,合理分配到各个州县。同时,明确规定了对开办职业学堂的民间人士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详细的表彰办法。对于捐资办学的社会贤达,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立碑铭记流程,确保每一位捐资者的名字和事迹都能被妥善记录,流传后世。
这些政策一经颁布,立刻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地的官员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筹备义学的建设和发展。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县令亲自带领着工匠们,在选定的义学地址上忙碌着。“大家加把劲,这可是朝廷大力支持的义学,关系到咱们小镇孩子们的未来。一定要把学堂建得坚固又漂亮。” 县令一边指挥着,一边干劲十足地说道。
而那些开办职业学堂的民间人士,在得知税收优惠政策后,心中的顾虑顿时消散了许多。一位开办纺织学堂的李师傅兴奋地说:“原本担心办学成本太高,难以维持,现在好了,朝廷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轻松了不少。我一定要把这纺织学堂办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纺织人才。”
社会贤达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办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在长安的一座富商府邸里,富商王老爷正与家人商量着捐资事宜。“如今朝廷如此重视民间教育,还为捐资者立碑铭记,这是好事啊。我们也该为那些孩子出份力。” 王老爷一脸郑重地说道。
家人纷纷表示赞同,最终,王老爷决定捐资一万两白银,用于兴办一所义学。当他将捐资的消息上报给朝廷后,很快便收到了朝廷的表彰文书,这让王老爷倍感荣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朝廷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民间教育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一所所崭新的义学在各地建成,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孩子们坐在整齐的桌椅前,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职业学堂里,学生们跟着师傅们学习各种实用技能,木工、铁匠、纺织等技艺在他们手中传承和发扬。
而那些捐资者的名字,也被刻在了一块块石碑上,矗立在学堂的显眼位置。这些石碑,不仅是对捐资者善举的铭记,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民间教育贡献力量。
杨玉环看着民间教育在政策的推动下蒸蒸日上,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她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她还将继续努力,为大唐的民间教育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