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朝堂风云变
尚行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2章 朝堂风云变,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尚行哈,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边关的战报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宫廷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一日,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臣们个个神色凝重,往日的从容不复存在。
“陛下,如今突厥与吐蕃联手来犯,我大唐边疆危在旦夕啊!” 一位老臣满脸忧虑,声音颤抖地说道,“依老臣之见,我朝刚历经内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此时若与这两大强敌正面交锋,恐非明智之举。不如暂且求和,以图日后再做打算。” 这位老臣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李隆基的脸色,希望能从皇帝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认同。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大臣站出来表示反对。“荒谬!” 一位年轻气盛的武将大声说道,“我大唐向来威震四方,岂可为了一时的安稳就向蛮夷低头求和?若此番求和,我大唐威严何在?边疆百姓又该如何看待朝廷?陛下,臣恳请即刻出兵,定要将这些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让他们知道我大唐的厉害!” 这位武将说得慷慨激昂,脸上满是奋勇杀敌的决心。
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主张求和的大臣们纷纷表示,战争一旦爆发,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大唐百废待兴,国内民生刚刚有所改善,实在经不起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折腾。“陛下,战争一起,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好不容易推行的那些民生政策,恐怕也将付诸东流啊!” 一位文官痛心疾首地说道。
而主战派的大臣们则义愤填膺地反驳道:“若不迎战,任由外敌肆意践踏我大唐领土,残害我大唐百姓,这才是真正的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我大唐将士个个英勇善战,只要指挥得当,定能击退敌军,保我大唐太平!” 一位将领拍着胸脯保证道。
两派大臣互不相让,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李隆基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来回游移,心中纠结万分。他深知,求和虽能暂时避免战争的损失,但必将有损大唐的尊严,也难以向边疆受苦的百姓交代;而迎战,虽然能彰显大唐的威严,但以目前的国力和兵力,能否战胜两大强敌,实在没有十足的把握。
“都住口!” 李隆基终于忍不住大喝一声,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仔细斟酌。” 李隆基的声音中带着疲惫和无奈。
就在这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杨玉环身着一袭华丽的宫装,步伐沉稳地走进朝堂。她的发髻高挽,珠翠摇曳,面容端庄而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睿智。
“陛下,臣妾听闻边关战事,心中忧虑万分,特来为陛下分忧。” 杨玉环微微欠身,声音清脆而柔和,却在这空旷的朝堂中清晰地回荡着。
李隆基看着杨玉环,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爱妃,如今朝堂之上争论不休,朕实在难以抉择。你且说说,该当如何是好?”
杨玉环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微微颔首示意后,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臣妾以为,求和与迎战,皆有道理,但也都有弊端。求和,虽能暂避锋芒,却难以服众,且边疆百姓将继续受苦;迎战,虽能扞卫尊严,却风险重重,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此处,杨玉环稍作停顿,目光在主张求和与主战的大臣们脸上一一掠过。她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指责,只有满满的理解与包容,这让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大臣们不自觉地安静下来,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位后宫宠妃,期待着她接下来的话语。
杨玉环轻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臣妾以为,我们不妨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突厥和吐蕃,与其谈判,拖延时间,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和底线。使者需得智勇双全、能言善辩,在敌营中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尽量为我大唐争取有利的条件。”
她微微侧身,对着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说道:“大人,挑选使者一事至关重要,切不可马虎。此人不仅要熟知两国的风土人情、政治局势,更要有临危不乱的胆识和随机应变的智慧。” 官员连忙点头,将杨玉环的话铭记于心。
“另一方面,暗中加紧调兵遣将,加强边防防御,做好迎战的准备。” 杨玉环的语气变得坚定有力,“我大唐军队素有威名,将士们皆是忠勇之士。但面对两大强敌联手,我们更要谨慎行事。需重新审视边防布局,加固城防工事,储备充足的粮草和兵器。同时,选拔有勇有谋的将领,制定详细周全的作战计划,确保在战场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说到军事部署,杨玉环看向几位武将,眼神中充满信任与期许:“将军们,保家卫国,责无旁贷。此次出征,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轻敌。但也不必畏惧,我大唐将士的热血,定能让侵略者胆寒。” 武将们纷纷抱拳行礼,齐声应道:“谨遵娘娘教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