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马嵬坡渐近
尚行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 马嵬坡渐近,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尚行哈,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寺庙短暂的休憩,于众人而言,宛如暴风雨间隙的片刻宁静。然而,安禄山叛军的阴影始终如阴霾般笼罩,使得这份宁静注定无法长久。李隆基深知,此地绝非久留之地,为了躲避叛军的追捕,更为了谋划日后的复兴大计,他们不得不再次踏上充满未知与艰险的逃亡之路。
这一路,可谓步步艰辛。众人穿梭于荒郊野岭之间,道路崎岖难行,每一步都伴随着深深的疲惫。烈日高悬时,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烘烤着大地,也炙烤着众人的身躯。脚下的土地被晒得滚烫,仿佛能透过鞋底传递那股炽热,让人每迈出一步都倍感煎熬。而当夜幕降临,寒冷又如鬼魅般悄然袭来,钻入众人单薄的衣衫,冻得他们瑟瑟发抖。一路上,不仅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得时刻保持警惕,提防着叛军与劫匪的突然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靠近了马嵬坡。此时的队伍,已然疲惫不堪到了极点,恰似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破船。
杨玉环本就娇弱的身躯,在这般长途跋涉的折腾下,更是不堪重负。她面色憔悴,原本红润的脸颊变得蜡黄,毫无血色,步伐虚浮,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她紧紧依偎着李隆基,柔弱的声音中满是疲惫与无助:“陛下,臣妾实在是走不动了,双腿仿若灌了铅般沉重。” 李隆基看着她这副模样,心中满是心疼与无奈,只能轻声安慰,试图给予她些许力量:“爱妃,再坚持坚持,待寻得一处安身之所,便好好歇息。”
大臣们往日在朝堂上的威严与风光早已荡然无存。他们垂头丧气,脚步拖沓,如同行尸走肉般机械地挪动着。嘴里不时发出抱怨的嘟囔声:“这逃亡之路究竟何时才是尽头?前方究竟是何境遇,我们一无所知。”
侍卫们尽管依旧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忠诚地守护着众人,但他们的面容同样写满了疲惫。长时间的奔波与高度的警惕,让他们眼眶深陷,眼神中透着难以掩饰的倦意。他们不仅要时刻留意周围的风吹草动,防范可能出现的危险,还要照顾受伤的同伴,沉重的负担压得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这一日,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众人行走在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上,每迈出一步,都扬起大片的尘土。酷热的天气让众人喉咙干渴,嘴唇干裂,仿佛要燃烧起来。没走多久,一位大臣体力不支,“扑通” 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再也无力起身。“陛下,救救我,我实在走不动了。” 大臣虚弱地呼喊着,声音中充满了绝望。
李隆基见状,心中满是无奈与不忍,长叹一声说道:“大伙都已疲惫至极,暂且寻一处阴凉之地,稍作歇息吧。” 众人听闻,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赶忙寻了一棵大树,纷纷围坐其下。
刚一坐下,压抑已久的抱怨声便如决堤的洪水般爆发出来。一位大臣忍不住开口,语气中满是愤懑与无奈:“陛下,我们这一路逃亡,究竟要逃到何时?安禄山的叛军如影随形,我们何时才能摆脱这无尽的困境?”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倾诉着心中的不满与担忧。
“是啊,陛下,前路茫茫,我们究竟该去往何方?这未知的前途,让人心生恐惧。”
“再这样下去,恐怕我们都要命丧于此,大唐的未来又在何处?”
李隆基静静地听着众人的抱怨,心中五味杂陈。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众人,声音虽不高,却充满了力量:“各位爱卿,朕深知这一路大家历经磨难,苦不堪言。但我们绝不能就此放弃!安禄山叛军祸乱天下,致使生灵涂炭,大唐江山危在旦夕。若我们此时退缩,如何对得起大唐的百姓,如何面对列祖列宗?我们必须坚持下去,设法重新集结力量,夺回京城,重振大唐雄风!”
众人听了李隆基的话,皆面露羞愧之色,纷纷低下头去。然而,心中的忧虑却并未完全消散,只是在李隆基的鼓舞下,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
稍作休息后,众人再次踏上征程。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仿佛一条流动的银带。众人见状,顿时精神一振,纷纷奔向河边,迫不及待地俯下身去,贪婪地喝着清甜的河水。“这水可真甜啊,许久未曾喝到如此甘冽的水了。” 一位大臣一边喝着水,一边感慨地说道。众人喝完水,又用清凉的河水洗了把脸,顿时感觉疲惫消散了几分,仿佛重新获得了力量。
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小河没多远,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声响。众人顿时警觉起来,侍卫们迅速将李隆基等人护在中间,手握兵器,警惕地注视着前方。“陛下,似乎前方有异常情况。” 侍卫首领神色凝重地小声说道。
李隆基眉头紧皱,略作思索后说道:“派人前去打探,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
没过多久,前去打探的侍卫匆匆返回,气喘吁吁地禀报道:“陛下,前方似乎是一群难民,看样子是从前面的村子逃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