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年发展汇总
少年不识愁滋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2章 年发展汇总,双穿亮剑:手搓机床,惊呆李云龙,少年不识愁滋味,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82章 41年发展汇总
二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
等到东北的大局尘埃落定,且重工业基础得以有序运转。
他便要下南洋,回到“故乡”再造一番新天地了。
没错,就是“故乡”!
吕华在鞍城钢铁厂雷厉风行地推行着各项改制措施。
整个钢铁厂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开始逐渐苏醒过来。
事实上,不仅仅是鞍城钢铁厂。
东北地区乃至之前的其他工厂,也全都搭配了由吕华魔改的电话电报相结合的电台。
然后迅速把面临的困境通过无线电报汇聚到了吕华这里。
再由现代的吕华经过查资料,并通过抗战时空的铁脑子归纳总结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至于那些被鬼子破坏的设备,以及缺少的零件。
同样也被吕华归纳总结,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或是丢给其他有能力生产的工厂、基地,或者是向汉斯、毛熊,甚至鹰酱进口。
上面这两种方案无法解决的,吕华则亲自上手对其生产制造。
时间就在这样的忙碌着匆匆流逝。
春去秋来,转眼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41年的冬天比40年的冬天要更冷一些。
才刚刚入冬,凛冽的寒风便如刀子般割着人的脸。
天空中时不时飘下纷纷扬扬的雪花,整个东北地区都被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
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鞍城钢铁厂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一年的努力,钢铁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破败不堪的厂房被修缮一新,设备大多已经更新或修复完毕,正开足马力运转着。
工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这一年里,吕华推行的各项改制措施取得了显着成效。
鞍城钢铁厂的年产量不仅已经恢复到了之前的五十万吨。
且伴随着新设备的落地,去年一年的总产量足足达到了六十五万吨。
许多人可能对这个产量没什么概念。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49年华夏的粗钢产量约16.8万吨,50年则为61万吨。
而现在,仅仅一个鞍城钢铁厂的产量就已经达到了65万吨。
光复区总钢铁产量更是已经突破了100万吨。
由此可见,吕华的改革举措成效斐然,为东北乃至整个光复区的工业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钢铁产量的提升,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被带动起来。
煤炭、铁矿等原材料开采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运输行业也因钢铁产品的运输需求增加而繁荣起来。
大量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原本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纷纷回到工厂和矿山,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事实上,不仅仅是鞍钢,整个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工厂都在吕华的改革模式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