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半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69章 船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我在非洲当酋长,老杨半仙,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鹏解释道:“巴特贝赫,所谓的‘卡农’是一种曲式,‘卡农’的字面意思就是‘轮唱’,是指同一段旋律通过‘导句’、‘答句’的方式反复演奏,是一种呈现循环美的音乐方式,你熟知的卡农是德国音乐家帕海贝尔创造的《d大调卡农》,是三把小提琴以不同变奏方式重复二十八次同样的八个音。”
说起来这个事情很有意思。
其实在1981年之前,怕海贝尔和他的《d大调卡农》并不怎么出名。帕海贝尔是德国教堂管风琴师,虽然现在被追捧的很高,但是其实并没有多少作品流传下来。对于这点儿的官方说法是:‘由于他的作曲风格在当年过于激进’。
那么这首歌是怎么火的呢?
1981年第五十三届奥斯卡报了个大冷,那一年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影迷耳熟能详的《愤怒的公牛》被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凡夫俗子(也被翻译成‘普通人’)》击败。
这个事情在当年也是引起了不少轰动,而那部《凡夫俗子》也如同电影名字一样后来被人淡忘。
但是那部电影的插曲火了,就是帕海贝尔的《d大调卡农》。然后到了今天几乎成了婚礼必备曲目……
萧鹏解释道:“人类音乐史上有太多的卡农曲式了,就像那个近神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哥德堡变奏曲》里一共三十段变奏,里面每三个变奏里就有一段卡农。一个《哥德堡变奏曲》里面就有九首卡农呢。归根到底一句话:《d大调卡农》是《d大调卡农》,卡农是是卡农,不是一个东西。我给你演示一下吧。”
他说完低头又弹了一个曲子。
这个曲子是周董着名的《夜的第七章》,那曲子的前奏、间奏就是卡农曲式编曲的最好例子,那就是循环。
“你真的不是音乐老师?”房东太太听完萧鹏演奏后问道。
萧鹏合上钢琴盖,示意自己不再弹奏了。
他回到桌边坐下后笑道:“就是自娱自乐的爱好而已。我在一个很无聊的地方待了好久,不给自己找乐子我能把自己憋疯了,给我一根木棍我都能玩好久时间。”
“不至于吧?”房东太太不解。
萧鹏道:“是真的,我就是玩两个小木棍乱敲打学会的打鼓。别人学东西是为了兴趣,我学这些东西是真的为了打发时间。”
房东太太笑道:“没有你说的这么惨吧?”
结果这时候在旁边听演奏的维嘉道:“我想我理解你的意思,在海上很多时候也是太无聊了。”
“在海上?”房东太太不解。
维嘉听后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位朋友应该是船员,要不然也不能受邀参加‘过赤道’仪式不是吗?而在海上确实无聊的要死。”
萧鹏眨眨眼,自己不用编瞎话还有人替自己编了?但是你这猜测也太瞎了吧?
于是他干脆顺着维嘉说道:“现在更惨了!”
“什么意思?”维嘉不解。
萧鹏道:“原来在海上确实无聊,现在卫星网络非常发达,结果公司一天N个电话查行踪查工作进度,苦不堪言啊!”
“你们船上这么先进?”维嘉好奇。
萧鹏却反问道:“不对吧?你们的军舰还做不到这个地步?现在全球大多数的邮轮、货轮基本上都能做到这点儿了啊。”
维嘉道:“军舰毕竟有一些隐私事物,很多事情还不如民船方便。我刚才联系到了吉姆-鲍迪奇舰长,他确实说曾经有一次在海上遇到过一个有意思的人一起参加过赤道仪式,他对你印象很深啊。”
听到她的话萧鹏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起来。
真不愧是USNA的精英,警惕心真的很强啊!还去联系了吉姆-鲍迪奇?
“他是舰长?”萧鹏摇头道:“不对吧,他不是舰长啊!”
维嘉道:“呃,他原来就是‘鲍迪奇号’上的舰长,后来被撤职了,现在在西班牙海军基地做协调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