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素并非有心剽窃,纯粹是此情此景有感而发,只能说李商隐的一些调调在文艺青年之间太应景了。当初初赴巫山时的“共话巴山夜雨”,再到如今的“残荷雨声”,丝丝入扣。 而且,由此也可见李素这人读书不求甚解——李商隐的原诗其实写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但李素没文化,他前世是通过读《红楼梦》知道这首诗的,《红楼梦》里林黛玉讹误篡改为“残荷”,他就也以为是“残荷”。 谁让他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