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事了。 这一点也是诸葛亮在“政府建设刺激经济”方面,跟后世的王安石之流一个巨大的差别—— 王安石搞青苗法的时候,落实到基层,谁管你百姓到底缺不缺钱有没有青黄不接需要借债渡荒?还不是大量让中产自耕农买单,明明不需要借粮还强行摊派高利贷,让他们背负上沉重的利息负担,最后惨遭返贫。 (不过王安石这种借债思路,也不是一朝一代,一直都有。比如规定经营贷是缓解实业资金不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