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防治蝗虫
孤者自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防治蝗虫,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孤者自怜,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止李世民眼睛亮了,百姓们的眼睛也一闪一闪的。
只靠他们人工扑杀蝗虫,实在是太艰难了。
特别是蝗虫一旦泛滥,他们几乎只能崩溃地看着蝗虫吃掉粮食。
早期的人们,连蝗虫是怎么出现的都不知道。
甚至还有“涝生鱼,旱生蝗”的俗语。
也就是人们认为发大水时,鱼把鱼子甩在草丛中,如果一直都有水,鱼子就会变成鱼。
如果没水,也就是发生旱灾了,鱼子就会变成蝗虫。
这种认知简直错的离谱。
一直到宋代,他们对蝗虫的认知才逐渐清晰。
防治方法也逐渐变多了。
……
「防治指预防跟治理。
预防蝗虫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蝗虫。
蝗虫有散居跟群居两种类型。
散居的蝗虫颜色为绿色或者棕色,群居的蝗虫颜色为黄色或者黑色。
群居型蝗虫可以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卵是蝗虫的越冬形态,埋在地里。
若虫是蝗虫的幼虫形态,还不会飞,只会跳。
成虫是蝗虫的成熟形态,能飞能产卵。
它们的寿命一般是几个月,但它们产卵速度非常快,一个母蝗虫可以产卵好几百个。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母蝗虫可以做到孤雌生殖,也就是说她不需要交配,可以直接产卵,产出来的还是母蝗虫,所以蝗虫的数量可以说是呈指数上升。
这一特点,是蝗虫泛滥、蝗灾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百姓们听的目瞪口呆。
埋土里?
难怪他们不知道蝗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最让他们震惊的还是母蝗虫的产卵能力。
这可真是,比猪还能生啊。
一只母蝗虫,居然想什么时候产卵就什么时候产卵。
而且,它产出来的还是母蝗虫。
他们杀的速度根本就没有虫子产的速度快。
一眼看过去,三个阶段。
想要处理蝗虫,就要在它还不会飞的时候把它弄死!
唐朝之后的百姓们咬了咬牙。
不就是生的快嘛,他们吃的速度也快!
蝗虫敢吃他们的粮食,他们就敢吃蝗虫。
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吃过蝗虫后,闹饥荒的时候,他们也会捕蝗充饥。
……
「从防治方面出发,有3种方法,分别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跟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蝗虫的天敌,让它们对蝗虫进行捕食、寄生等,减少蝗虫数量或减弱蝗虫的繁殖能力。
蝗虫天敌有:鸡鸭鹅等家禽、蛙类、鸟类等。
化学防治,指用化学农药让蝗虫中毒死亡或失去活动能力。
物理防治,通过声音、光等物理因素,驱赶、捕捉或者消灭蝗虫。
从蝗虫阶段来看,最好是直接消灭虫卵以及杀死幼虫,以此来减少成虫的数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