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防洪工程
孤者自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7章 防洪工程,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孤者自怜,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了年纪的人还能感觉出来,黄河中下游确实是跟以前不太一样了,特别是干旱时黄河断流,他们能明显看出河底比以往高了些。
这可要他们怎么办。
大部分百姓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毫无概念。
早期的人们,主要是唐朝之前的百姓倒是不太能理解,黄河流域发生的旱涝灾害好像也还行啊。
(西周时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高达53%。
南北朝时期,森林覆盖率为40%左右。
唐宋时期,森林覆盖率下降到33%左右。
明清时期,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5%左右。
新中国成立之初,森林覆盖率仅为6.1%。)
就像他们听过的大禹治水一样,那时的黄河主要是以洪水为患。
尽管他们现在的黄河流域也会发生溢出的情况,但他们已经学会了修建堤坝,阻挡河水。
加上此时的黄土高原状况还行,所以相比于现代,那时的洪灾发生的次数少了很多,但旱灾发生的次数也没有增加很多。
为何到了以后,黄河会变成那般模样,那黄土高原又是为什么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为了避免或者减缓这种问题的出现,他们也要学习怎么保护好他们的母亲河!
……
百姓们对于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感触可能并不深,但负责管理水利事业的官员却非常清楚地知道黄河近几年来的情况。
唐朝末期及之后非常关心黄河流域的官员听到这个内容,那是酒不喝了,饭也不吃了,立马命人拿出纸笔。
记录的同时,他回想起以前的黄河,也不知道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黄河泛滥的次数逐渐增加,先是中下游频频发生水灾,然后下游区域又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河水的补给出现旱灾。
如今听到投影的一番解释之后,他们也算是明白了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几个原因。
除了那降雨量他们无法做到改变,但这泥沙入河,想必是有办法处理或者改善的。
官员们心中抱着满满的期待,希望黄土高原在他们的治理下可以越变越好。
(春秋至隋唐,黄河泛滥次数为1.8—13.6次\/百年。
唐朝后期,黄河泛滥次数明显增加。
宋朝以后,黄河泛滥次数为52.8—56.4次\/百年。
从明朝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泛滥次数为118.2—137.3次\/百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