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听的我一脸懵啊
孤者自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5章 听的我一脸懵啊,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孤者自怜,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部分还剩下《道术》《六术》《道德说》跟《大政》上下五篇。
我们先来看看六术跟道德说。”
六术的开篇就是德有六理,何为六理?
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
接着就是大段大段的论述。
阴阳天地人,尽以六理为内度,内度成业,故谓之六法。
六法藏内,变而外遂,外遂六术,故谓之六行。
这是第一段。
然后后边四大段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讲的全是六,声音之道,以六为首。
人之戚属,以六为法。
数度之道,以六为法。
事物中以六为法者,不可胜数,什么六艺,十二月,六律,六吕,六音,六亲,丧服,数度等。
也就是时间,空间,声音,数学,人伦,宇宙间的一切维度都跟六这个数字有关。
这就是六术这篇文章中写的内容。
“同学们听着可能懵了,贾谊为什么突然要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呢?
先不急,我们先把道德说看完再来了解背后的原因。”
道德说的内容更为复杂,它里面用了更复杂更细化的方式重新讲述了一遍。
道德说,也就是道德论,或者说论道德。
再准确一点,这一篇论的其实就是德。
德有六理,道、德、性、神、明、命。
德有六美,道、仁、义、忠、信、密。
如同玉一般,玉的六种变化和形状就分别对应着这些理和美。
后边的大段内容,讲的大意就是人们通过六理、六美可以感知到德,能触摸到德。
六理、六美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上升的、学习的、钻研的路径。
“好啦,为了把这两篇内容讲的更清楚一点,我们现在来看看贾谊那时期的儒家历史。”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贾谊生活的汉文帝时期是公元前180年左右。
这中间有着漫长的三百多年的历史。
孔子在世时,收了大量的弟子,多达三千多人,其中有记载的有七十多人。
孔子带着部分弟子一边教学一边去游说各国国君。
在孔子去世以后,这些弟子各回各国,有能耐的去当大夫卿相,没能耐的就去当个老师。
“孔弟子”学院四面开花。
子路子夏去了卫国,子张去了陈国,子羽去了楚国,子贡去了齐国。
其他的国家也有孔子的学生过去开课。
儒家思想就这样开枝散叶,传遍了天下。
孔子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理想主义者,逐渐被神话,被尊为圣人。
他当年提倡的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儒家学习的核心。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边慢慢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200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00年左右,接过儒家旗帜的人叫做荀子。
荀子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做愤而着书。”
是什么让荀子愤怒?
一是天下大乱,诸侯乱政。
二是鄙儒小拘,祸乱仲尼之道。
三是诸子峰起,混淆视听。
也就是诸侯国越来越乱,打起仗也越来越没人性,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导致生灵涂炭。
民间也出现各种骗子、小人,打着各家学问的名号开始招摇撞骗。
最关键的是,儒家学者也出了问题,越来越多学艺不精的人也开始在那儿开班上课,把孔子之道讲的乱七八糟,所以荀子怒了。
他站出来着书立作,接过儒家的旗帜使劲儿挥舞。
“第一点跟第三点没什么好解释的,乱世就是这样,上边出昏君,下边出小人。
重点是第二条,荀子他认为儒家内部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里?”
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孔子去世了,没了权威,大家就谁都不服谁,所以每个人对儒家经典的解读都可以自成一派。
如果只是这样,还属于是学术探讨跟辩论的范畴,大家可以分别出书说明自己的思想,然后让看书的人自己去判断。
但荀子生气的并不是这个,他攻击的是一种现象,是通才变成了专才。
孔子时期,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整体的。
比如那些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典,孔子需要让学生把这些科目全都学会了才放他们毕业,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辅佐国君。
天赋好的学满分,不好的也要各科及格。
但到了荀子时期,各个国家的儒生团体开始各自为战,从通才变成了专才。
他们不把东西学全,只学其中几门或者一门就出去参与国政。
这些人学的一知半解,不通全局,让这些人出去当官授课,国家还能好吗?
所以荀子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风气。
——
{听的我一脸懵啊。}
{我脑子里现在只有666。}
{祖传666,哈哈。}
{真想跟贾谊说一句,老铁666。}
{贾谊也是个六边形战士。}
{已经开始困了。}
{只能说,字我认识,但他想表达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现在都分很多专业了。}
{不分能怎么办,想全学也学不过来呀。}
{专业多又怎样,还不是都要学基本科目。}
……
大家听的昏昏欲睡。
本来听思想这部分的内容,他们就听的比较吃力。
多亏了学生们活跃,他们才强撑着听下来。
现在学生们也开始犯困了,众人感觉自己下一秒也要睡着了。
要问他们有什么感想,那就是这部分快点讲完吧。
他们还是更喜欢活跃的学生们。
……
秦(220),嬴政开始思考。
他记得投影说过,刘邦的年纪跟他差不多,这汉文帝刘恒又是刘邦的儿子。
那贾谊,嗯……有没有可能可以成为他大秦的臣子呢?
投影前面放了贾谊的出生年份。
是前200年。
嬴政拿着竹简的手开始摩挲着那上面的字,他努努力,说不定还能见到这位大才的出生……
就算他可能用不到,也是能留给扶苏的。
嬴政想到这儿一阵气短,他怎么就那么早离世了呢!
他偏要改了这命数。
诸侯们:我咋没看到投影放了贾谊的出生年份,投影是不是偏心?!
——
“在今天,我们讲谁谁谁是圣人,谁谁谁是大儒,那个谁谁谁又是普通的儒生。
区分的标准就是通才跟专才。”
大儒就是通才,科科都会,儒家经典全都融会贯通。
普通儒生就是专才,只学其中一科或者两科,属于严重偏科的类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