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苏面
凌云一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6章 苏面,都市传奇食路陈宇的逆袭之旅,凌云一岳,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阿辉吸溜着面条忽然笑出声:“记得咱们上中学那会儿吗?每周三您都给我们带苏面当午饭,铝饭盒捂得严严实实,到学校汤还是热的。”他夹起一筷鳝丝,汤汁顺着筷尖滴在蓝白校服上,“那时候总觉得,您的饭盒比食堂的钢精锅神奇多了。”
雨渐渐停了,老周头的面条摊前聚起晨练的老人。有人端着搪瓷碗过来搭话:“老姐姐,你这汤头里是不是加了虾仁皮?跟我小时候在胥门吃的一个味儿。”母亲往他碗里添了勺汤:“老爷子好记性,当年姥爷在胥门码头扛麻袋,收工后总去街角面馆喝碗剩汤,回来就琢磨着自己吊汤。”
康康把焖肉拨到陈宇碗里:“爸爸吃,奶奶说吃肉长高高。”陈宇咬下一口,酥烂的肉皮在舌尖化开,咸香里带着隐约的黄酒味——正是母亲照着姥爷留下的小本本调的卤汁。本子扉页的钢笔字已有些模糊:“焖肉要选五层花肉,火要文,心要静。”
阳光穿透云层时,碗底的汤已见了底。母亲收拾碗筷时,忽然从围裙兜里摸出个铁皮盒:“差点忘了,这是你姥爷当年攒的面票。”泛黄的纸片上印着“苏州饮食公司”的字样,康康捏在手里看了又看:“太姥爷的面票能买动画片里的面条吗?”
巷口传来卖栀子花的阿婆叫卖声,陈宇望着母亲在水槽边涮洗砂锅的背影,忽然觉得这碗苏面里,熬的是岁月的鲜,煮的是记忆的暖。那些藏在鳝骨香里的往事,那些渗进面汤里的吴侬软语,还有三代人在灶间传承的手势,早已把一碗普通的汤面,熬成了血脉里化不开的牵念。
午后晒霉,母亲把姥爷的旧笔记本翻出来晾在竹匾里。康康趴在边上看手绘的吊汤图,忽然指着画里的老砂锅喊:“奶奶,这个锅和咱们家的一样!”阳光落在纸页上,把“苏面”两个字的笔画照得透亮,像极了清晨汤面上升起的那缕热气——模糊了时光的边界,却让有些味道,在烟火人间里,永远鲜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