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功大于过
千年后的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1章 功大于过,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千年后的我,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生存环境来说,她早年随刘邦颠沛流离,曾被项羽俘虏,目睹权力斗争的残酷。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并欲废太子刘盈子,又迫使她为自保而卷入血腥权斗。
她的手段固然残酷,可很大部分源于对自身和子嗣生存危机的反应。
而在政治身份上,在当时那个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吕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开创了汉代“母后摄政”的先例。
她通过笼络功臣,如陈平、周勃与平衡各方势力维持统治,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再说她对大汉的贡献。
在你去世之后,吕后一度稳定住了政局,当时的汉廷面临功臣集团与刘氏宗亲的潜在分裂风险。
吕后通过权术制衡各方,避免了内乱。
同时在经济恢复方面,她一直延续“黄老无为”政策,废除秦代苛法,如“挟书律”,鼓励农耕,减轻赋税,促进了汉初经济复苏。
她实际执政的15年为后续文景之治铺平了道路,司马迁称其统治期间“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可以说为一系列制度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有贡献自然也存在局限性。
吕氏家族的膨胀引发功臣集团与刘氏宗亲的联合反扑,其死后爆发的“诸吕之乱”险些动摇国本。
这是外戚专权的隐患,并且也为后世几百年间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并且残害政敌的行为损害了其历史形象,成为后世儒家批判“牝鸡司晨”的例证。
而且在一些传统史学观念中,也蕴含着对吕后的批判。
儒家史家多强调其“残忍僭越”,如班固在《汉书》中批评她“雌权乱政”,将其视为违背礼法的反面典型。
但从现代史学方面的再此进行评价。
当代学者更多从政治现实角度分析,认为吕后是汉初权力结构中的理性行动者。
她的统治客观上维护了汉朝稳定,其手段虽极端,但符合封建集权政治的逻辑。
所以,在我们那个年代所得出的结论是,她贡献大于过失,但需辩证看待。
吕后在对汉朝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延续国策、稳定政权和促进经济恢复上,为“文景之治”创造了条件。
然而,她的权谋手段和外戚专权也埋下了短期动荡的隐患。”
姜饼说完,二人久久不语,似乎都存在了某种潜在默契一般,这对夫妇在某种程度来说,还真有些莫名的像。
或许,老刘家一贯的刻薄寡恩,是从源头开始的?
看着他们相顾无言,姜饼忍不住在心中暗自想着。
虽然气氛变得有些尴尬,但这种事情,他一个外人也不好说什么,既然是两个人想知道未来的事情,他也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告知。
演变成现在这个局面,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封建帝王中,像吕雉这样的妻子,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尤其在知道了她未来所做的一些事情后,就算像刘邦这种大度之人,又真的能接受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