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小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宝玉应试寻前路,巧姐临难待救星,白话版红楼梦,球小果,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夫人火冒三丈:“环儿不是跟大太太说过,三天之内就要把人娶走吗?说亲是这样的吗?我不跟你们废话,快把巧姐儿交出来,等老爷回来再算账。”邢夫人这时候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默默流泪。王夫人指着贾环骂:“赵姨娘那么混账,生下的儿子也是这么混账!”说完,让丫鬟扶着回了自己房间。

那贾环、贾芸和邢夫人三个家伙,互相指责起来。有人就说了:“得了,现在别光顾着埋怨了,巧姐儿肯定没死,估计是平儿带她躲到哪个亲戚家去了。”邢夫人就把家里的仆人们叫过来一顿臭骂,追问巧姐儿和平儿去哪儿了。

谁知道那些下人异口同声地说:“大太太,您别问我们,您去问那些当家的爷们就清楚了。您也别太闹了,等我们太太问起来,我们自有话说。要罚就大家一起罚,要罚就一起受罚。自从琏二爷走了之后,外面闹得简直不像样子!我们的月钱月米都不给了,还赌钱、喝酒、闹小旦,甚至还把外面的女人接到家里来。这不是那些爷们干的事吗。”这话一出,贾芸他们都没话说了。

王夫人那边又派人过来催:“让爷们快去找人。”贾环他们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又不敢去问巧姐那边的人。他们心里明白,大家肯定把巧姐儿藏起来了,但这种话哪敢在王夫人面前说出口。只能四处去亲戚家打听,但就是找不到巧姐儿的踪影。家里有个邢夫人,外面还有贾环他们,这几天闹得是日夜不安。

眼看着到了宝玉和贾兰考试结束的日子,王夫人心里就盼着他们俩能平安回来。结果等到中午,人影都没见到,王夫人、李纨和宝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不迭地派人去他们住的地方打探消息。派了人去,却也没带来宝玉和贾兰的消息,连去的人也不见了踪影。于是又派人去找,还是没回来。三个人急得像心里熬着热油,一直到傍晚,才有人回来,是贾兰。大家急忙问:“宝二叔呢?”贾兰一脸泪水,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二叔不见了!”

王夫人一听,整个人都傻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直接躺床上不动了。亏得彩云她们在后面扶着,好歹把她叫醒,她还是哭个不停。宝钗也是一脸惊愕。袭人她们已经哭成了泪人,一边哭一边骂贾兰:“你个糊涂蛋,你跟二叔在一起,他怎么就不见了?”

贾兰说:“我和二叔住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考试的时候,我们也没分开,就在一块儿。今天早上,二叔的卷子早早写完了,还等我呢。我们一块交了卷子,从龙门口一出来,人一挤,回头就不见他了。我们家接场的人都在问我,李贵还说看见的,就几步远,怎么一挤就不见了。现在李贵他们正在四处找,我也带人把各个号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所以我这阵子才回来。”

王夫人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宝钗心里也明白了个大概,袭人还是一个劲地哭。贾蔷他们不等吩咐,也急忙分头去找。可怜荣府的人,一个个都急得要死,准备的接场酒饭也白准备了。贾兰也忘了自己累不累,还要自己去找。王夫人拉住他说:“我的儿,你叔叔不见了,你可不能再出事。好孩子,你去歇会儿吧。”贾兰哪里肯听,尤氏她们也劝个不停。

只有惜春心里明白,但又不好说出来,就问宝钗:“二哥哥带玉了吗?”宝钗说:“那是随身的东西,当然带了。”惜春听了没再说话。袭人想起那天抢玉的事,也觉得可能是那和尚搞的鬼,心里难过死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回想宝玉以前对她的好,有时候气他,他就生气,但也有让人心里暖暖的地方。那时候宝玉气急了,就会发誓要去做和尚,谁知道今天竟然真的应了誓!看看天色,已经快四更了,还是没消息。

李纨担心王夫人身体吃不消,极力劝她回房休息。大家都跟着伺候,只有邢夫人回去了。贾环躲着不敢出来。王夫人让贾兰也去休息,结果一晚上都没睡。第二天一早,虽然有人回来,但都说找遍了所有地方,就是找不到宝玉。于是薛姨妈、薛蝌、史湘云、宝琴、李婶她们一个接一个地过来问候,打听消息。

接连好几天,王夫人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茶饭不吃,生命垂危。突然,家里有人跑回来报告:“海疆那边来人了,说是统制大人派来的,告诉我们家三姑奶奶明天就到京城了。”王夫人一听,哎呀,探春要回来了,虽然这宝玉那块心病没法治,但心里总算是稍微宽松了点。

第二天,探春真的回来了。大家老远就迎了上去,一看探春,哟,比以前更俊了,衣服也特别亮眼。看到王夫人瘦得皮包骨头,大家也都是眼睛红红的,腮帮子肿肿的,探春也忍不住哭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正式行礼。一见惜春打扮成道姑模样,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啊。又听见宝玉走失,想到家里诸多的不顺,大家又是一场大哭。亏得探春口才好,见识也高,慢慢儿的劝解了大半天,王夫人她们才稍微恢复点精神。

过了一天,三姑爷也来了,知道家里出了这档子事,就让探春留下来继续劝慰。跟着探春的丫鬟老婆们也和其他姐妹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分别后的新鲜事儿。从此,家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是白天黑夜地盼着宝玉的消息。

那天夜里,鸡刚叫头遍,家里的几个仆人兴奋地冲到二门口报喜。一群小丫头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也顾不上通知大丫头了,直接冲进屋子就喊:“太太奶奶们,大喜事啊!”王夫人以为宝玉找到了,高兴地站起来问:“在哪儿找到的,快让他进来吧。”仆人却说是“中了第七名举人”。王夫人一愣,忙问:“宝玉呢?”仆人没吭声,王夫人又坐回去了。

探春好奇地问:“那第七名是谁啊?”仆人回答说“是宝二爷。”正说着,外头又有人喊:“兰哥儿中了!”仆人赶紧出去接了报单回来报告,说贾兰考了一百三十名。李纨心里高兴,但因为王夫人没看到宝玉,所以不敢表现出来。王夫人虽然也为贾兰高兴,但心里总想着:“宝玉要是一回来,咱们这些人还不乐疯啦!”只有宝钗心里苦兮兮的,又不能掉泪。

大家都恭喜说,“宝玉既然命中注定能中举,肯定丢不了。再说,哪有迷路的举人啊。”王夫人她们想想也有道理,脸上稍微有了点笑意。大家就势劝王夫人多吃点东西。这时,三门外的焙茗大声嚷嚷:“我们二爷中了举人,肯定丢不了啦!”众人问:“你怎么知道?”焙茗说:“‘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二爷走到哪儿,哪儿都知道了。谁敢不送他回来!”里头的人都觉得这小子虽然没规矩,但这句话没毛病。

惜春说:“这么大人了,怎么可能走丢。只怕他是看破红尘,想出家,那就难找他了。”这话又让王夫人她们大哭起来。李纨说:“自古成佛作祖成仙的,抛下爵位富贵的多了去了。”王夫人哭道:“他要是抛下父母,那就是不孝,怎么成佛作祖。”探春说:“人不能太特别。二哥哥生来带着块玉,都说好,现在看来,都是这玉的错。要是再找不到他,我就不说了,只当没这个哥哥。他要真有什么大成就,也是太太几辈子积德的结果。”

宝钗听了没说话,袭人却忍不住,心疼得头晕,一下就栽倒了。王夫人见了心疼,让人扶她回去。贾环见哥哥侄儿都中了,又因为巧姐的事尴尬得要死,只怪怨蔷芸两个,知道探春回来肯定不会放过他,又不敢躲,这几天简直像在荆棘堆里一样。

贾兰第二天只得一人先去谢恩,听说甄宝玉也榜上有名,大家成了同年。一提到贾宝玉神智不清走丢的事,甄宝玉就叹气安慰大家。考官把考生的卷子递给皇上,皇上一个个看过去,发现那些被录取的文章都挺不错,通情达理的。看到第七名是金陵的贾宝玉,第一百三十名又是金陵的贾兰,皇上就好奇了,问这两个姓贾的是不是金陵贾妃的亲戚。大臣接了圣旨出来,把贾宝玉和贾兰叫来问话,贾兰就讲了宝玉考试后迷失的经过,还把家里的三代情况都说了,请大臣转奏皇上。

皇上特别圣明仁德,想起贾家的功绩,就叫大臣去查清楚,大臣就详细地报告了情况。皇上听了,挺同情的,就叫官吏去查贾赦犯罪的案子。皇上还看到一份报告,说海疆的乱子已经平定了,百姓安居乐业,皇上高兴得不得了,就叫九卿商量怎么给立功的人奖赏,还宣布大赦天下。贾兰他们散朝后去拜见了老师,还听说朝廷要大赦,就赶紧回家告诉王夫人她们。家里人都挺高兴的,就等着宝玉回来。薛姨妈更是开心,已经开始打算怎么赎罪了。

一天,突然有人跑来说,甄老爷和三姑爷来道喜啦,王夫人一听,赶紧让贾兰出去迎接。没过多久,贾兰笑眯眯地跑进来,跟王夫人说:“太太们,咱们家真的大喜啦!甄老伯在朝廷里听说,大老爷的罪名取消啦,珍大爷不但免了罪,还继续当宁国三等世职的大官。荣国世职还是咱们老爷接着,等守孝期一过,还能升官当工部郎中呢。之前被抄的家产,也全部还回来了。二叔的文章,皇上看了特别喜欢,一问才知道是元妃的兄弟,北静王还夸他人品好,皇上一高兴,就下旨召见。大臣们赶紧汇报说,贾兰说他考试的时候迷失了,现在还在找,皇上一听,立刻下旨让五营的衙门帮忙找。这圣旨一出来,太太们就放心吧,皇上这么关心,肯定能找到的。”王夫人她们这才高兴起来,开始庆祝。不过,贾环他们还是急得要命,到处去找巧姐。

再说那巧姐跟着刘姥姥和平儿出了城门,一溜烟儿到了庄上。刘姥姥对巧姐可是敬重得很,赶紧把上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让巧姐和平儿住下。虽然每天吃的是乡村小菜,但干净得很,还有青儿陪着,心里也宽松了不少。庄上几家有钱人家,一听说刘姥姥家来了贾府的大小姐,哪个不想来看看,都说她是天上下凡的仙女。有的送菜,有的送野味,庄上热闹得很。

其中一家特别有钱,姓周,家里有钱有地,儿子长得文质彬彬,清秀得很,才十四岁,父母请了老师教他读书,最近还中了秀才。那天他妈妈看到巧姐,心里直犯嘀咕:“我们庄户人家,哪能配上这么大家族的千金小姐啊!”刘姥姥看出了她的心事,拉着她说:“我知道你心里想啥,我给你们牵个线怎么样?”周妈妈笑着摇头:“你别逗我了,他们那么高贵的人家,怎么可能看上我们庄户人。”刘姥姥摆摆手:“说着瞧瞧,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呢。”说完,两人就各自散开了。

刘姥姥心里头老惦记着贾府,就让板儿跑进城去打探消息。那天他跑到宁荣街,只见那里车水马龙,热闹得很。板儿就在附近瞎转悠,一问才知道:“宁荣两府官复原职,家产也归还了,看来贾府又要风光起来了。只是听说宝玉做了官,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板儿一听,心里美滋滋的,正想回去,又看到好些马匹到了,那些人在门前下马。只听见门房的人点头哈腰地说:“琏二爷回来了,太好了!大老爷身体好些了吗?”那位爷笑着回答:“好多了,正好赶上皇上的恩旨,就快回来了。”还问那些人干吗来了,门房的人说:“是皇上派的官员来宣布旨意,让人来领回家产的。”那位爷一听,高兴地进去了。板儿一看,心想这就是贾琏啊,也不用多问了,赶紧回去告诉他姥姥。

刘姥姥一听,乐得合不拢嘴,赶忙去找巧姐儿报喜,把板儿说的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平儿笑着说:“可不是嘛,多亏姥姥这么一帮忙,不然我们姑娘哪能赶上这好时候。”巧姐儿更是高兴得不得了。正说着,送贾琏信的人也回来了,说:“姑老爷感激得很,让我一回家就把姑娘送回去,还给了我好几两银子。”

刘姥姥一听,心里美滋滋的,赶紧让人准备了辆车,请巧姐儿和平儿上车。巧姐儿她们在刘姥姥家住习惯了,反而有点依依不舍,青儿更是哭得跟什么似的,恨不得让她们继续留下来。刘姥姥一看她这么舍不得,就让她跟着一起进城,直奔荣府去了。

再说贾琏一听老爹病得厉害,赶紧赶到那儿,一见到老爹,俩人抱头痛哭了一场,情绪慢慢缓过来。后来收到家信,了解了家里的情况,就赶紧回来报告给老爹。结果半路上听说大赦天下,又加快脚步,紧赶慢赶,今天终于到家了。一进门,正赶上颁布恩旨,邢夫人她们正发愁没人接旨呢,虽然有个贾兰,但毕竟年纪小。一听贾琏回来了,大家都激动得不行,也没时间细聊,直接去前厅拜见钦差大人。

钦差问候了贾赦情况,又让第二天去内府领赏,说宁国府的房子也可以收回去住了。众人告辞后,贾琏送他们出门,看到几辆大车,家人们不让停,正闹腾呢。贾琏一看就知道是巧姐的车,立刻骂开了:“你们这帮糊涂蛋,我不在家,就敢欺负主人,把巧姐儿都逼走了。现在送回来了,还敢拦着,是不是跟我有仇啊!”

这些下人们本来怕贾琏回来找麻烦,以为稍微拖一下就能解决,没想到贾琏直接点明白了,他们也没辙,只能站着解释:“二爷,您不在家,我们有的生病,有的请假,都是三爷、蔷大爷、芸大爷做主,跟咱们没关系。”贾琏一听更火大:“什么玩意儿!等我忙完再跟你们算账,快把车赶进来!”

贾琏进门去见了邢夫人,没说两句话,转头就去找王夫人,扑通一声跪下,磕了个响头,说:“巧姐儿回来了,多亏了太太。环兄弟那事儿就不提了。就是这芸儿,上次看家就搞得一团糟,我这才走了几个月,家里就乱成这样。跟太太说句实话,这样的人赶出去也不可惜。”王夫人好奇地问:“你大舅子怎么也这样?”贾琏摆摆手:“太太,这事儿您别问了,我心里有数。”正聊着呢,彩云她们过来报告:“巧姐儿来了。”巧姐儿一见到王夫人,想起之前逃难的苦日子,忍不住掉了眼泪,大哭起来。

贾琏忙不迭地谢过刘姥姥。王夫人拉着巧姐儿坐下,聊起了那天的事。贾琏看到平儿,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满是感激,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从这以后,贾琏对平儿更是敬重有加,打算等贾赦他们回来,就让平儿做正室。这都是后来的事儿了,现在先不提。

再说回那邢夫人,生怕贾琏知道她们把巧姐给弄丢,肯定得闹翻天,心里那个急啊。一听贾琏跑去找王夫人,她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让丫鬟去打探消息。结果回来一说,巧姐儿竟然跟刘姥姥在那儿聊天呢,邢夫人这才松了口气,但心里还是有点儿窝火,抱怨王夫人挑拨她们母子关系,还纳闷谁去给平儿通风报信的。

正犯嘀咕呢,巧姐儿、刘姥姥和平儿一起进了门,王夫人也跟着来了,她们把责任都推给了贾芸和王仁,说:“大太太是听了别人的话,本以为是什么好事,谁知道外头那些人这么不靠谱。”邢夫人听后,脸上有点挂不住,心想王夫人说得也没错,心里也就接受了。

平儿跟王夫人汇报完,带着巧姐去宝钗那儿请安,各自倒苦水。还提到:“皇上的恩宠,咱们家肯定要兴旺了。宝二爷也应该快回来了。”正说着呢,秋纹慌慌张张地跑来说:“袭人出事了!”具体情况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凡人铸长生

王权又富贵

尘埃山

旁观路人甲

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莲花落地成盒

疯批仙子的追夫流程

卖书翁

重生末世:只想苟到天荒地老

茶茶爱喝乌龙茶

都重生了谁还做渣男啊

过尽千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