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被吓坏的驸马都尉
1本正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 被吓坏的驸马都尉,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1本正经,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承远坐在龙案前,手中轻轻摩挲着张宁早上送来的三首诗,眼眸中满是欣赏之色。
赞道:“此诗意境非凡,落笔如神,将雪后景致的清冷孤寂、送别时的缠绵悱恻,还有盛世风华的雄浑壮阔,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作者才情卓绝,胸有丘壑。”
指尖轻轻叩着那首《盛世风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与自得。心想:“这一句‘新帝风华尽世间,传福千秋寄古今’,将朕的功绩与抱负一语道破,笔触豪迈大气,又不失对天下苍生的关怀。‘福泽万民心向往,传承文化永流金’更是妙哉,既点明了朕施政的恩泽,又把文化传承这等重任关联上,看来此人对朕的治国理念理解至深呐,当真是夸到朕心坎里去了 ,有如此才情,着实难得!”
李承远抬眸看向张宁,眼中满是探究,开口问道:“你说这三首诗在哪传出来的?”
张宁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道:“圣人,这诗是昨日在醉香楼传出来的。当时有一场诗赛,据说引得城中诸多才子齐聚,热闹非凡。”
李承远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若有所思道:“醉香楼?能在那等场合脱颖而出,才情确实不容小觑。
可朕好奇的是,这作诗之人究竟是何身份?是哪方才子有这般敏锐的洞察力,能将朕的治国理念与天下万象,以诗韵展现得如此精妙。”
张宁低头沉思片刻,说道:“圣人,据微臣所知,是驸马都尉宋清浩所做。”
李承远满脸狐疑,身子微微前倾,难以置信地问道:“你说是康乐的驸马?‘滚刀肉’宋三斤他儿子做的?”
张宁忙低头应道:“千真万确,据传言昨日刘毅与宋驸马一起去的醉香楼。”
李承远靠回椅背,神色变幻,轻笑一声道:“有意思,朕一直以为宋清浩不过是个依仗父荫的纨绔,想不到竟藏着这般大才。看来朕着实是小瞧他了。”
稍作停顿,李承远眼中满是赞许,“传朕口谕,宣宋清浩即刻进宫见驾。朕倒要当面会会这位驸马,好好和他聊聊这诗中乾坤,再论论他对治国理政的见解。
宦官领命,匆匆赶到公主府。彼时,宋清浩正与康乐公主在厅堂中悠然喝茶,享受着片刻宁静。
宦官的身影匆匆闯入,打破了这份惬意。
“驸马都尉宋清浩接旨!陛下口谕,宣您即刻进宫见驾!”宦官高声宣读。
“公公,可知圣人召见所为何事?”宋清浩问道。
宦官摇了摇头:“陛下并未言明,只让驸马速速进宫。”
康乐公主抬眸,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轻声叮嘱:“小心些,若是父皇问起,如实作答便是。”宋清浩微微点头,神色坦然,整了整衣冠,步伐沉稳地跟着宦官往外走。
上了马车,宋清浩表面镇定,内心却也泛起嘀咕,猜测着圣人突然召见的缘由,大概率和那诗有关。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心想事已至此,躲也躲不过,见了陛下随机应变便是 。
不多时宋清浩便站在宣政殿门口,深吸一口气,稳步踏入宣政殿。
迈进殿内,一眼便望见端坐在龙案后的李承远,忙上前几步,双手交叠,拇指相扣,于胸前稳稳一拱:“臣宋清浩,参见圣人。”
李承远目光落在宋清浩身上,脸上带着几分探寻的笑意,开口道:“起来吧,朕今日召你前来,是为了你做得这几首诗。”说着,他抬手轻轻点了点案上的诗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