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完,大家就开始安排薛姨妈前往贾府。到了贾府,只有李纨和探春在家迎接。她们一见到薛姨妈,就赶忙问道:“大爷的事情怎么样了?” 薛姨妈回答:“等向上级申报后才能定案,看样子也不至于判死罪了。” 大家这才放下心来。探春接着说:“昨晚太太还念叨,上回家里有事,全靠姨太太照应,如今自己家有事,也不好开口麻烦您了,可心里就是不踏实。” 薛姨妈说:“我在家里也发愁。你大哥出了事,你二兄弟又出去办事了,家里就你姐姐一个人,能顶什么用呢?况且我们家媳妇又不太懂事,所以我脱不开身。现在那边知县正忙着筹备周贵妃的丧事,没时间了结案件,所以你二兄弟回来后,我才有机会过来看看。” 李纨说道:“姨太太要是能在这儿住几天就更好了。” 薛姨妈点点头说:“我也想在这边,跟你们姐妹们作伴,只是担心你宝妹妹一个人在家会冷清。” 惜春说:“姨妈要是惦记,为什么不把宝姐姐也一起请过来呢?” 薛姨妈笑着说:“那可不行。” 惜春又问:“为什么不行?她之前不也住在这里吗?” 李纨说:“你不懂,人家家里现在有事,怎么能来呢。” 惜春信以为真,便不再追问了。

正说着,贾母等人回来了。一见到薛姨妈,都顾不上寒暄问好,就急忙询问薛蟠的事情。薛姨妈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宝玉在旁边听到有关蒋玉菡的那段事儿,当着众人的面不好发问,心里却在琢磨:“他既然回京城了,怎么不来找我呢?” 又看到宝钗也没来,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他正呆呆地想着,恰好黛玉也来请安。宝玉心里稍微高兴了些,便把想念宝钗的念头抛到了脑后,和姐妹们一起在老太太那儿吃了晚饭。饭后大家各自散去,薛姨妈便在老太太的套间里将就住下了。

宝玉回到自己房间,换好衣服,突然想起蒋玉菡送给他的汗巾,就问袭人:“你还留着那一年没系过的那条红汗巾子吗?” 袭人回答:“我收着呢。问这个做什么?” 宝玉说:“我随便问问。” 袭人说:“你没听说吗,薛大爷就是因为结交了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才闹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你还提这些干什么呢?有这闲工夫瞎操心,倒不如安安静静地读读书,把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儿都抛到脑后。” 宝玉说:“我又没闹什么,就是偶然想起来,有就有,没有就算了,我就随便问一句,你们就这么多话。” 袭人笑着说:“不是我多嘴。一个人要是知书达理,就该积极向上才对。就算心爱的人来了,也得让人家瞧着欢喜、尊敬呀。” 被袭人这么一说,宝玉突然反应过来,说道:“哎呀,坏了!刚才在老太太那儿,人太多了,我都没跟林妹妹说上话。她也没理我,散场的时候她先走了,这会儿肯定在屋里。我得去看看,马上就回来。” 说完就往外走。袭人道:“你快点回来,都怪我起了个头,反倒勾起你的兴致了。”

宝玉也不回应,低着头径直往潇湘馆走去。只见黛玉靠在桌上看书。宝玉走到跟前,笑着说:“妹妹,你早就回来了呀。” 黛玉也笑着说:“你都不理我,我还在那儿干什么!” 宝玉一边笑着解释:“人太多了,大家都在说话,我插不上嘴,所以没跟你说话。” 一边瞧着黛玉看的那本书。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有的像 “芍” 字,有的像 “茫” 字,还有一个 “大” 字旁边加个 “九” 字,再添上一勾,中间又有个 “五” 字,也有上头是 “五” 字 “六” 字,又添一个 “木” 字,底下还是一个 “五” 字,看着既奇怪又纳闷,便说:“妹妹,你最近学问又见长了呀,都开始看天书了。” 黛玉 “嗤” 的一声笑了,说道:“你还号称念书的人呢,连琴谱都没见过。” 宝玉问:“琴谱我怎么会不知道,可上头的字怎么一个都不认得呢。妹妹,你认得吗?” 黛玉说:“不认得我看它干什么?” 宝玉说:“我不信,从来没听你说过会抚琴。我们书房里挂着好几张琴,前年来了个清客先生,叫嵇好古,老爷还请他弹了一曲。他把琴取下来,说那些琴都不行,还说‘老先生要是有兴致,改天我带琴来请教。’估计我们老爷也不太懂,后来他就没来过了。怎么,你还藏着这本事呢?” 黛玉说:“我哪真会呀。前几天我身体稍微舒服点,在大书架上翻书,看到有一套琴谱,特别有意思,上头讲的琴理很透彻,手法也说得明白,真是古人用来静心养性的好东西。我在扬州的时候也听人讲过琴,还学过一点,只是后来不练了,也就荒废了。真应了那句话‘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前几天看的这几篇琴谱没有曲文,只有琴曲的名字。我又到别处找了一本有曲文的来看着,才觉得有意思。可到底怎么才能弹好,实在太难了。书上说师旷鼓琴,能引来风雷龙凤;孔圣人还向师襄学琴,弹奏一曲就能知道这是文王所作;还有高山流水,得遇知音的故事。” 说到这儿,黛玉眼皮微微一动,慢慢低下头去。宝玉听得正入神,连忙说道:“好妹妹,你刚才说的可真有意思,只是我刚才看那些字都不认得,你教教我几个呗。” 黛玉说:“不用特意教,一说你就明白了。” 宝玉说:“我笨嘛,你就教教我那个‘大’字加一勾,中间一个‘五’字的。” 黛玉笑着说:“这个‘大’字和‘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在琴上的九徽处,这一勾加上‘五’字,是右手勾动五弦。这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个音,很容易的。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手法,这些是讲究弹奏技巧的。” 宝玉高兴得手舞足蹈,说道:“好妹妹,你既然这么懂琴理,我们干嘛不学着弹呢。” 黛玉说:“琴,是用来约束人的。古人制造琴,原本是为了修身养性,涵养人的性情,抑制人的放纵,去除人的奢侈。要是想抚琴,必须选择安静的房间、高雅的书斋,或者在高楼之上,树林山石之中,又或是山巅、水边。再遇到天地清朗平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上一炷香,静静地坐着,心无杂念,气血平和,这样才能与神灵相通,与道融合。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要是没有知音,宁可独自对着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弹奏一番,寄托自己的情趣,这样才不算辜负了这琴。还有一点,指法要好,取音也要好。要是真的想抚琴,首先得衣冠整齐,要么穿鹤氅,要么穿深衣,要像古人那样端庄得体,这才能配得上圣人之器。然后洗净双手,焚上香,这才在榻边坐下,把琴放在案几上,坐在第五徽的位置,正对着自己的胸口,双手再从容地抬起,这样才能心身端正。还要掌握好轻重缓急,收放自如,体态庄重才行。” 宝玉说:“我们就是学着玩玩,要是这么讲究,那可太难了。”

宝玉和黛玉正说着话,只见紫鹃走了进来,瞧见宝玉,笑着说道:“宝二爷,今儿瞧着这般高兴呀。” 宝玉笑着回应:“听妹妹讲琴,那叫一个醍醐灌顶,我越听越着迷,自然高兴。” 紫鹃又说:“我说的可不是因为听琴高兴,是说二爷到我们这儿来,这事儿让人高兴。” 宝玉解释道:“早些时候妹妹身体不舒服,我怕打扰她,让她心烦。再加上我又要上学,一来二去,就显得跟妹妹疏远了些。” 紫鹃没等他说完,就赶忙说道:“姑娘这才刚好,二爷既然这么说,坐了这么久,也该让姑娘歇歇了,别老让姑娘讲这些,费神劳心的。” 宝玉连忙笑道:“哎呀,都怪我只顾着听,忘了妹妹讲得累了。” 黛玉也笑着说:“说这些倒也有趣,让我心情畅快,也不算太劳神。只是怕我一直说,你却听不明白。” 宝玉说:“没关系,慢慢琢磨,自然就能懂了。” 说着,便站起身来,说道:“妹妹真该好好歇歇了。明天我就去告诉三妹妹和四妹妹,让她们也都学起来,到时候我就能听她们弹奏了。” 黛玉笑着打趣:“你可真会享受。要是大家都学会了弹琴,你却听不懂,那可不就成了……” 黛玉说到这儿,突然想起自己心里的事儿,便把话咽了回去,不再往下说了。宝玉倒是满不在乎,笑着说:“只要你们能弹,我就爱听,管它懂不懂呢。” 黛玉听了,脸微微一红,笑了起来。紫鹃和雪雁在一旁,也跟着笑了。

宝玉走出房门,只见秋纹带着一个小丫头,捧着一小盆兰花走过来,说道:“太太那边有人送了四盆兰花来,因为里头事儿多,没工夫摆弄,就让给二爷一盆,林姑娘一盆。” 黛玉一看,这盆兰花里有几枝是双朵的,她心里猛地一动,一时间,也分不清是欢喜还是悲伤,就呆呆地盯着兰花看。此时的宝玉,心思全还在琴上,见状便说:“妹妹有了这兰花,正好可以作一首《猗兰操》了。” 黛玉听了这话,心里却莫名地有些难受。回到房间,她看着兰花,不禁思绪万千:“草木逢春,便能鲜花盛开、枝叶繁茂,可我年纪轻轻,却好似那深秋的蒲柳,柔弱不堪。要是能如愿以偿,身体或许能慢慢好起来,不然的话,只恐怕如同那残春的花柳,怎么经得起风雨的摧残。” 想到这儿,黛玉忍不住又落下泪来。紫鹃在一旁看着黛玉这副模样,实在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刚才宝玉在这儿的时候,大家还那么高兴,这会儿好好地看着花,怎么就伤心起来了呢。紫鹃正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劝解,只见宝钗那边派人过来了。也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人:我每天都可以顿悟

蜗牛也看书

哥几个的逆袭人生

中二青年

明明财富自由,咋就成妻管严了?

琳宝睡不醒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甜撩心宠

冷亦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