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一回 责赵盾董狐直笔 诛斗椒绝缨大会,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乐伯的军队中有个小校,箭术精湛,名叫养繇基,军中都称他为神箭养叔。他向乐伯请战,希望能与斗越椒比试箭术。于是,养繇基站在河口大声喊道:“河面这么宽,箭怎么能射到对岸?听说令尹擅长射箭,我要和你比比高低。你可以站在桥边,我们各射三箭,生死有命!” 斗越椒问道:“你是什么人?” 养繇基回答:“我是乐将军部下的小将养繇基。” 斗越椒看他没什么名气,便说:“你要和我比箭,得让我先射三箭。” 养繇基说:“别说三箭,就是射一百箭,我又有什么可怕的!躲箭的不算好汉!” 于是,双方约束住后队人马,分别站在桥两边。斗越椒拉弓,先发一箭,恨不得把养繇基连头带脑射下河去。可正所谓 “忙者不会,会者不忙”,养繇基见箭射来,用弓梢轻轻一拨,那箭就掉进了水里。他高声喊道:“快射,快射!” 斗越椒又搭上第二支箭,仔细瞄准后,嗖的一声射了出去。养繇基身子往下一蹲,那支箭从他头顶飞过。斗越椒叫道:“你说不许躲闪,怎么蹲下躲箭?这可不是大丈夫所为!” 养繇基回答:“你还有一箭,我现在不躲,要是这箭射不中,就得让我射了。” 斗越椒心想:“他要是不躲闪,这箭肯定能射中。” 于是,他拿起第三支箭,端端正正地射出去,大喊一声:“着了!” 养繇基两脚稳稳站定,一动不动,箭飞来的时候,他张开大口,竟然把箭头咬住了。斗越椒三箭都没射中,心里已经开始慌张,可大丈夫有言在先,不好失信,便叫道:“那让你也射三箭,要是射不中,还得让我射。” 养繇基笑着说:“要三箭才射中你,那我就是初学者了。我只需一箭,就能要了你的命!” 斗越椒说:“你口气这么大,想必有点本事,随便你射吧。” 他心里想着:“哪能一箭就射中?要是一箭射不中,我就喝止他。” 于是,他壮着胆子,等着养繇基射箭。可谁知道,养繇基的箭百发百中。这时,养繇基拿起箭,喊道:“令尹,看箭!” 他假装拉了拉弓,却没把箭射出去。斗越椒听到弓弦响,以为箭来了,连忙向左一闪。养繇基说:“箭还在我手里,都没上弓呢。咱们说好了,‘躲闪的不算好汉’,你怎么又躲开了?” 斗越椒说:“怕人躲闪的,也不算会射箭!” 养繇基又假装拉响弓弦,斗越椒又往右一闪。就在他闪身的瞬间,养繇基迅速射出一箭,斗越椒没料到箭来得这么快,躲闪不及,这箭直直地贯穿了他的脑袋。可怜斗越椒,做了楚国好几年令尹,如今却死在小将养繇基的一箭之下!髯仙写诗道:“人生知足最为良,令尹贪心又想王;神箭将军聊试技,越椒已在隔桥亡。”
斗越椒的军队又饿又累,看到主将中箭,顿时吓得四散奔逃。楚将公子侧和公子婴齐分路追击,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逃到了晋国,晋侯任用他为大夫,把苗邑封给他,人们称他为苗贲皇。
楚庄王大获全胜,传令班师回朝,凡是被俘虏的人,都在军前斩首。大军高奏凯歌回到郢都,楚庄王下令将斗氏宗族不论大小,全部斩首。只有斗班的儿子,名叫克黄,担任箴尹一职。当时,楚庄王派使者前往齐国和秦国进行外交访问,斗克黄奉命出使齐国。他完成任务返回,走到宋国时,听说了斗越椒叛乱的事情。身边的人说:“不能回楚国了!” 斗克黄却说:“国君就像天一样,天命怎么能抛弃呢?” 他毅然驾车回到郢都,复命完毕后,主动到司寇那里请求囚禁自己,说:“我的祖父子文曾经说过,‘斗越椒有反叛之相,必定会导致家族灭亡。’临终前嘱咐我父亲逃到别的国家。我父亲世代受楚国的恩情,不忍心离开,结果被斗越椒杀害。如今果然应验了祖父的话!我既不幸成为逆臣的族人,又不幸违背了先祖的教诲,今天被处死是我应得的。我怎么敢逃避刑罚呢?” 楚庄王听说后,感叹道:“子文真是神人啊。况且他治理楚国有大功,我怎么忍心断绝他的后代呢?” 于是赦免了斗克黄的罪行,还说:“斗克黄宁死也不逃避刑罚,是忠臣啊。” 楚庄王恢复了他的官职,并给他改名为斗生,意思是他本该被处死却得以存活。
楚庄王嘉奖养繇基一箭立功,重重地赏赐了他,让他统领亲军,担任车右之职。由于令尹一职空缺,楚庄王听说沈尹虞邱贤能,便让他暂时主持国事。楚庄王在渐台大摆宴席,宴请群臣,妃嫔也一同出席。楚庄王说:“我已经六年没有享受钟鼓之乐了。如今叛臣伏诛,四方边境安宁,我想和各位爱卿一起畅快游玩一天,这场宴会就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都来赴宴,大家一定要尽情欢乐。” 群臣纷纷再次下拜,依次就座。厨师上菜,太史演奏音乐。大家一直喝到日落西山,兴致仍然不减。楚庄王命人点上蜡烛,继续饮酒,还让宠爱的许姬姜氏给各位大夫敬酒,众人都起身站着饮酒。突然,一阵怪风把堂中的蜡烛全部吹灭,左右侍从还没来得及取火。这时,席中有一个人见许姬美貌,便在黑暗中伸手去拉她的衣袖。许姬左手用力挣脱,右手抓住那人的冠缨,一用力,冠缨断了,那人惊慌失措,连忙放手。许姬拿着断缨,走到楚庄王面前,贴着他的耳朵奏报:“我奉大王之命,给百官敬酒,其中有一人无礼,趁着蜡烛熄灭,强行拉我的袖子。我已经抓住了他的冠缨,大王可以马上让人点火,查看是谁。” 楚庄王急忙命令掌灯的人:“先别点灯!我今天设宴,就是要和各位爱卿尽情欢乐。大家都把冠缨解下来,痛痛快快地喝酒,不解下冠缨的人就是不尽兴。” 于是,百官都解下了冠缨,这才允许掌灯,最终也没人知道拉许姬袖子的人是谁。宴会结束后,许姬回宫对楚庄王说:“我听说‘男女之间要保持庄重’,更何况是君臣之间呢?今天大王让我给各位大臣敬酒,是为了表示敬意。有人拉我的袖子,大王却不追查,怎么能严肃上下的礼仪,端正男女的区别呢?” 楚庄王笑着说:“这不是你能理解的。古时候,君臣举行宴会,按礼仪饮酒不超过三杯,而且只在白天举行,不在夜里。今天我让群臣尽情欢乐,还点上蜡烛继续喝酒,酒后出现狂态,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并治罪,虽然能彰显你的贞节,却会伤了大臣们的心,让大家都不高兴,这可不是我设宴的初衷。” 许姬听后,十分叹服。后世把这场宴会称为 “绝缨会”。髯翁写诗道:“暗中牵袂醉中情,玉手如风已绝缨;尽说君王江海量,畜鱼水忌十分清。”
一天,楚庄王和虞邱谈论政事,一直谈到深夜才回宫。夫人樊姬问道:“朝中今天有什么事,怎么回来这么晚?” 楚庄王说:“我和虞邱谈论政事,不知不觉就这么晚了。” 樊姬又问:“虞邱是个怎样的人?” 楚庄王回答:“他是楚国的贤能之士。” 樊姬说:“依我看,虞邱未必贤能!” 楚庄王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虞邱不贤能呢?” 樊姬说:“臣子侍奉国君,就像妇人侍奉丈夫一样。我身为后宫之主,凡是宫中容貌美丽的女子,都会推荐给大王。如今虞邱和大王谈论政事,常常谈到深夜,却从未听说他推荐过一个贤能的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楚国的贤才无穷无尽。虞邱想用一个人的智慧,掩盖无数贤才,又怎么能称得上贤能呢?” 楚庄王觉得樊姬说得很有道理。第二天早上,他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邱。虞邱说:“我没想到这一点,我马上想办法。” 于是,虞邱开始在群臣中广泛寻访贤才。斗生提到蒍贾的儿子蒍敖很贤能,说:“他为了躲避斗越椒的迫害,隐居在梦泽,这个人有将相之才。” 虞邱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说:“伯嬴(蒍贾字伯嬴)是个有智慧的人,他的儿子肯定也不一般。要不是你说,我差点忘了他。” 楚庄王立即命令虞邱和斗生驾车前往梦泽,把蒍敖接回朝廷任用。
话说蒍敖字孙叔,人们都称他为孙叔敖。他带着母亲逃难,居住在梦泽,靠耕种田地维持生计。有一天,孙叔敖扛着锄头出门,在田里看到一条两头蛇,他惊恐地说:“我听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见到的人必死无疑,我恐怕活不成了!” 但他又转念一想:“要是留下这条蛇,万一后人再看到,也会丧命,不如我一个人承担!” 于是,他挥动锄头杀死了蛇,把它埋在田埂边,然后哭着跑回家,向母亲诉说了这件事。母亲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必死,我现在已经看到了,恐怕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所以才哭泣。” 母亲又问:“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怕后人再看到,已经把它杀了埋掉了。” 母亲安慰他说:“人只要有一点善念,上天一定会保佑他。你看到两头蛇,担心连累别人,把它杀了埋掉,这份善举可不止一点善念啊!你肯定不会死,而且还会获得福报。” 过了几天,虞邱等人带着使命前来,要任用孙叔敖。母亲笑着说:“这就是你埋蛇的回报啊。” 孙叔敖和母亲跟着虞邱回到郢都。
楚庄王一见到孙叔敖,和他交谈了一整天,非常高兴,说:“楚国的大臣们,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 当天就任命他为令尹。孙叔敖推辞说:“我出身田野,突然执掌国家大政,怎么能让众人信服呢?请让我排在各位大夫之后吧!” 楚庄王说:“我了解你,你就别推辞了。” 孙叔敖再三谦让,最终接受了令尹的任命。他深入研究楚国的制度,制定了军法:军队行军时,在右边的士兵,要靠近车辕做好战斗准备;在左边的士兵,要寻找草料,为宿营做准备;前锋负责侦察敌情,谋划策略;中军掌控全局,不被干扰;后军作为精锐,作战时充当奇兵,撤退时负责断后。(前锋负责侦察敌情,谋划策略,是指军旗在前,侦察敌人的动静,并做好应对的谋划。中军掌控全局,是说军事谋略都由中军制定,其他部队不能随意干扰。后军作为精锐,是指用精锐部队作为后军,战斗时作为奇兵突袭,撤退时用来断后。)楚王的亲兵分为二广,每广有战车十五辆,每辆战车配备一百名步兵,后面还有二十五名游动士兵。右广负责丑、寅、卯、辰、巳五个时辰;左广负责午、未、申、酉、戌五个时辰。每天鸡鸣时分,右广套好马车,随时准备出发,到了中午,由左广接替,黄昏时结束。内宫的侍卫分班轮流,专门负责巡逻亥、子两个时辰,以防发生意外变故。楚庄王任命虞邱统领中军,公子婴齐统领左军,公子侧统领右军,养繇基统领右广,屈荡统领左广。军队按时进行检阅,都有固定的仪式,三军纪律严明,百姓生活不受干扰。孙叔敖还修筑了芍波,大力发展水利,使六蓼地区灌溉农田万顷,百姓都对他赞颂有加。楚国的大臣们看到楚庄王宠信孙叔敖,心里都不服气,可等看到孙叔敖办事井井有条,无不感叹道:“楚国真是幸运,得到这样的贤臣,子文仿佛又复活了!” 当初令尹子文善于治理楚国,如今有了孙叔敖,就像子文再生一样。
这时,郑穆公姬兰去世,世子姬夷即位,这就是郑灵公。公子宋和公子归生执掌国政,他们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摇摆不定,还没决定依附哪一方。楚庄王和孙叔敖商议,打算出兵讨伐郑国,突然听说郑灵公被公子归生杀害。楚庄王说:“我讨伐郑国更有理由了!” 不知道公子归生为什么要弑君,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