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2章 人心惟危,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陆松知道嘉靖虽然很念旧情,却非常讨厌身边人打着自己的旗号胡作非为。回答道:“来了访客不能失礼不见,不过王府旧人从来没有收过任何礼物。”

嘉靖满意点点头,道:“你对朕亦有抚育之恩。但此行扈卫叙功,你亦不过升至副千户。

太祖自有典制,朕欲革除大行皇帝封赏太滥之弊政,陆千户莫要怨望。”

陆松赶紧叩首,流着泪说:“陛下天恩浩荡,微臣哪敢心存幸进!”

想了一下又说道:“陛下!我风闻有件事,一定要跟陛下汇报!”见嘉靖没有作声,陆松低声道:“大行正德皇帝的奶娘是福建人,叫杨阿保;大行皇帝的奶兄弟叫杨玉,任锦衣卫指挥使提督西厂。去年大行皇帝回到北京后,杨玉即病逝,亦未有人告诉大行皇帝。

自杨玉病逝后,大行皇帝的身体突然恶化,于郊祭吐血倒地,终于不治而崩。”

嘉靖悚然而立,讶声道:“属实么?”

陆松又叩首道:“是几位北京锦衣卫一品官员前来拜访时说的。他们夸陆炳时,提到了杨玉。”

嘉靖看着桌案上的正德起居注和杨廷和的草诏,想起杨廷和曾拒绝更换正德的医生,出了一身冷汗,定定神后对陆松勉励说:“你下去吧。可惜你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惟有忠诚可嘉。今后你当不了大官,任不了大事,回去好好培养陆炳。”

次日嘉靖早早来到文华殿翻阅积压奏疏,太监报内阁四相公来访,前来沟通草诏定稿。

四位阁老行朝常礼被赐座后,杨廷和开口问道:“敢问陛下,登极诏书可有需要修改之处?”

嘉靖沉吟片刻道:“内阁对皇兄之评价是否苛刻?若此诏书颁于天下,恐怕世人会说朕器量狭小。”

“陛下,大行皇帝被奸佞蒙蔽,无须多言!”杨廷和激愤道,“那江彬逆贼见大行皇帝无子嗣,曲意逢迎,被大行皇帝赐以国姓后,遂生奸意谋害大行皇帝,公然聚众造反妄图篡夺大位!京城谁人不知?

南北两京,江逆余孽尚未肃清!北京有兵部尚书王琼阿附江逆,由江逆为之在大行皇帝面前说项,这才当上尚书!

南京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徐天赐者,于淮安时,与江逆、中都守备太监等撺掇圣上纵马;南京锦衣卫经历并南京国子监监生杨植者,为江逆交通文臣从中勾连!”

嘉靖有点吃惊,第二天又听到杨植的名字,问道:“那杨植是谁?一个监生有如此能量?”

“杨植乃天官罗整庵之弟子也!”

确认了是同一个人。嘉靖沉思片刻道:“确实江逆谋反,肃清余毒势在必行!毛先生,草诏。”

太监赶紧递上墨砚纸笔,四辅毛纪趴地上提笔,只听嘉靖说道:“将陈敬、苏进、张锐处死,太医院参与医治大行皇帝者下狱,并所有太医俱革职。”

嘉靖不但要处死正德驾崩前于寝宫侍奉的三名太监,而且想把太医院的医官清洗一空。

毛纪一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落笔,眼睛看向杨廷和。

其他三名阁老亦惊愕不已,大脑一片空白。片刻杨廷和才下意识问道:“陛下,为何如此?”

嘉靖淡淡地说:“江逆暗害皇兄,必有内应!吾皇兄于缠绵病榻之际,多次提出更换太医,甚为可疑。”

当初是杨廷和拒绝正德不用太医并从民间寻找名医的。眼看要牵涉到自己,杨廷和脑子飞快转动,口中说道:“自古以来药医不死病!若因为太医未能起死人肉白骨,则更换之处罚之,还有谁敢入太医院!若因为皇帝宾天则处死侍奉太监,还有谁敢入宫!陛下请深思!”

嘉靖亦不纠缠,说道:“好,将陈敬充南京净军,太医院所有太医俱革职为民,相关人等充军。”

内阁四人没想到商讨登基诏书时,却因为杨廷和开了一个肃清余孽的话头,导致嘉靖对内廷和太医院大清洗。

杨廷和赶紧回归正题:“陛下,登基诏书还有可商议的吗?”

嘉靖思索片刻后道:“那八十一条拨乱反正措施,会不会太过了,让世人认为皇兄一无是处?”

杨廷和激愤道:“那并非仅是内阁意见,乃是群臣集思广益提出来的!”

嘉靖默然无语,而后道:“就按内阁所拟下诏吧!”

次日,太监陈敬等发充南京净军,原东厂太监张锐在诏狱中被锦衣卫直接锤死;太医院医官郑宏发辽东广宁卫,吴釴附近卫所充军,通、好古、邦治、志、杰、佑、英俱革职为民。

整个太医院全灭。

杨廷和下值后心惊胆战回到家中,坐在书房回想今日奏对。这是他的习惯,按“每日三省吾身”的教导,回到家后都会把当天的情景在脑海中过一遍。

就在杨廷和推演奏对、票拟得失时,仆役禀报好儿子杨慎前来问安。

杨慎一入书房,即问道:“父亲,是不是要重开经筵了?”

正德在位时从不深居宫中,导致每月逢二的经筵名存实亡。

翰林平日里无事可做,除了受皇帝之命编书外,经筵是翰林唯一的积功事务。皇帝听讲座时,高级翰林讲学,低级翰林有翻书的、有递书的、有递笔墨的,分工很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能蹭到一点功劳。如果回答问题合皇帝之意,那平地飞升一两级不在话下。

杨廷和见儿子焦躁,遂喝道:“新皇为人精细性格专擅,远非大行皇帝可比!你要学会适应!”

说到此处又叹口气道:“我们这些老臣子,也要学会适应!”

五月二十七,登极之日。

奉天殿内,嘉靖的龙袍颇长,嘉靖坐在御座上怕不小心踩到龙袍绊倒,俯视不已。

大学士杨廷和上前奏云:“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嘉靖闻言微微一笑,在登基诏书上盖上宝印。

在司礼监太监、翰林院掌院刘春兼礼部尚书等官员的接力传递下,登基诏书到达承天门,承天门俗称为午门。

锦衣卫指挥使将诏书放入云舆,云舆缓缓从午门城头中央落下。

礼部唱礼官接过诏书,待报时鼓再次响起,唱礼官大声诵读道:“登极仪,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皇天之眷命,赖列圣之洪休……”

“……其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

午门外跪着的百官、藩邦使臣、代表民众的乡贤乡老等静静听完诏书,然后山呼万岁舞拜。

嘉靖在群臣的大礼朝拜中,目光越过大殿,看向深邃幽远的天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甜撩心宠

冷亦蓝

调任汉东后,压亮平灭瑞金!

玖酒酒9

快穿后普通人被金手指带飞了

南荒的兔子

校草今天嘴硬了吗

予西慢

寒假打工造战机,国家供你当祖宗

穿越时空的猫

百万仙帝,我将无敌

白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