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江西虽好,但我决定移民安徽,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两天之后,王阳明身着很骚气的大明流行款月白道袍,头戴四方巾,在赣州城外的郁孤台上接见了杨植。

王阳明没有穿官服和正装,而是穿士人庶民日常的家居道袍,那意思就是非正式会唔,算是前辈考察后生晚辈。杨植的人设是失陷匪巢的未成年读书人,王阳明给足了杨植面子。

当袁守诚领着杨植进入郁孤台时,王阳明熟视良久才认出杨植,不禁失声问道:“袁大人,何仇何怨,何至于此?”

袁守诚回答说:“杨小哥想学我袁家刀法,我看他资质尚可但无根基。于是这三日督促他勤学苦练,打好基础。杨小哥也是甘之如饴,坦然受之。”

王阳明闻言,不禁抚掌大笑:“少年有此心性,何事不可成。欲求精进,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

杨植听这两人一唱一和,不由得心中愤懑。那天晚上因嘴欠,被袁守诚在黑暗中暴打一顿。第二天起袁守诚就以教杨植功夫为名,让杨植扎马步、举石锁。而袁守诚手拿一根藤条在旁边守着,时不时劈头盖脸抽打过去。

这两天内,杨植被打得鼻青脸肿,只得从荒野处找一些活血化瘀的药草敷在脸上身上。

王阳明显然并不在意杨植挨打。我华夏自古以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大明的小孩子都是被从小打到大的,无一例外。人人都是在家挨父亲的巴掌,出外读书挨先生的板子,学艺挨师傅的藤条,浑不当回事。

杨植本想掰扯一下“既然圣人说人性善,为什么又要用恶的手段劝人向善”,转念一想辩之无益,一句“我心善,为你好”就可以轻轻松松撇开这个话题。

当初在山寨出师不利,学郭嘉学诸葛亮,但黑社会老大不是曹孟德刘皇叔,自己简直是遇人不淑明珠暗投,今天怎么都要留下一段郁孤台论道的佳话!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正想着,只听王阳明又问:“杨小哥这两天痛遭鞭策,今日可方便吗?”

你才不方便!

杨植慷慨激昂地说:“巡抚大人,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王阳明一愣,旋即开怀大笑,笑得非常放肆,甚至还笑出了眼泪。

杨植暗暗一握拳:成功了!终于用一个张仪的典故挠上士大夫的痒痒肉!

现在有点摸到了混大明士人圈的门道了。

王阳明笑了一会,收敛神情说:“抱歉,我辈读书人受过专业的训练,一般不会笑,除非实在忍不住。”

王阳明一边说笑着,一边起身拉住杨植的胳膊,两人携手走到郁孤台围栏处。

明朝的文官老爷都是进士举人出身,在神童文化的熏陶下,很喜欢制造一些“慧眼识珠提携后进”的佳话。此时正在浙江台州任知府的顾璘于二十年后巡抚湖广,见到十三岁的少年张居正,当即解下金腰带相赠,传诵一时。

杨植被王阳明拉着手,心里一阵恶寒。他知道这是古代文士表示亲近的方式。从史书看,王阳明又颇有任侠意气、亲近市井小民之风。杨植只能默默忍受。

王阳明手指东边,说道:“杨小哥身居山野,即使有宿慧,我想也不过是过目不忘而已,怎么会给池贼出一个下东海的上策?”

杨植不动声色抽回手。“巡抚大人,你怎么看赣南民乱,几十年不绝?”

王阳明立刻说出一个标准答案:“赣南界连四省,地处偏远,民众较少受到教化。此地山区连绵,匪首裹挟百姓,四省流窜,官兵剿灭不易,故导致匪势猖獗。本院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以斯民守斯土,编练当地骁勇绝群、胆力出众之民为兵;又推行十家牌法,防奸革弊保良安善;又兴办社学,使民众明礼仪知羞耻。现漳汀南康秩序井然,国安民乐。”

杨植闻之默然。王阳明的回答是古代士大夫的标准思维定式。后世有心造神的人把王阳明说成圣人,其实王阳明也和后来的洪承畴、曾国藩这些士大夫没什么两样,都是所谓的“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通过解决人来解决问题。

一百年后洪承畴在陕西剿灭流民也是先以招抚为名骗流寇放下武器再大肆杀戮。四百年后的曾国藩更是说“可杀之人满坑满谷”,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尽情屠城,从安庆一直屠到南京。

眼前的王阳明圣人仅在漳州府象湖山等乡村就斩杀了七千六百多人,并洋洋得意地布告赣南民众。

大屠杀、十家牌法及推行王化教育,可称为王阳明三件套。四百二十年后,这三件套被王阳明的一名铁粉在赣南更猛烈地又搞了一次,几乎把几个县的人口杀绝。

自己想当诸葛亮出了上中下三策,池仲容又供出自己,机缘巧合之下,王阳明特地关照官军手下留情,自己才侥幸逃生。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场景自己刚在山寨亲眼所见,官军所到之处,乱民不分良莠化为齑粉。

幸好自己占了未成年、读过书、有见解这三大便宜,被王阳明留心,所以穿越到大明才能活到现在。

但是只要你不造反,言谈举止之间表明受过孔孟之道的熏陶,那与这些传统士大夫打交道还是比较轻松惬意的。士大夫在另一方面,展示的是君子的温润、方正、质朴,并且乐于助人,尊老爱幼。

杨植斟酌一下,尽量以一个聪慧的乡下少年的见识表达自己的意见:“自我出生始,村里人口日益增多,但可耕之地已经被开垦完了。种地又是靠天吃饭,碰上坏年景真的是没法活。漳州人不如去东海讨生活,听人说东海无边无际,有倭国、流求、南洋诸国……”

明末清初时期,台湾的移民主要来源于漳州和泉州,杨植这个上策其实也是照抄历史,虽惊艳但符合这个时代的趋势,并不突兀。

王阳明脸沉了一下,叹息说:“你能有这份心思,可以说是宿慧了。开海,这里面水太深,你日后若有功名,还是别沾这事。”

小哥儿不知深浅,开海、海贸之利不知几许,自太宗文皇帝龙驭宾天,开海就是东南士族的禁脔,朝廷、小民还想从中抢食不成!

至于中、下之策,也是山贼匪寇惯用之计。但一个山野少年能想到这些,心智已不在自己之下。

“你既然已开蒙,可曾学过四书?”

杨植有点郁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甜撩心宠

冷亦蓝

手持大女主剧本

澜澜语

调任汉东后,压亮平灭瑞金!

玖酒酒9

快穿后普通人被金手指带飞了

南荒的兔子

校草今天嘴硬了吗

予西慢

寒假打工造战机,国家供你当祖宗

穿越时空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