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正统之困局
苦丁茶202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正统之困局,千人骑万人跨的白薇小说免费阅读,苦丁茶2024,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明朝正统年间,紫禁城的宫殿深处,权力的暗潮汹涌澎湃,风云诡谲之象尽显。一股狂热且激进的军事扩张之风,仿若来自地狱的咆哮,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迅猛地席卷了整个朝堂。而在这风暴的绝对中心,正是那权势滔天、一手遮天的宦官王振。朱祁镇,这位正值青春年少、刚刚登上皇位不久、满怀着壮志豪情却又涉世未深的帝王,内心深处对荣耀有着极度的渴望,一心想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镌刻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耀眼夺目的深刻印记。在王振那如簧巧舌般的不断蛊惑、怂恿,以及毫无保留的全力支持之下,朱祁镇彻底陷入了一场不计后果、近乎疯狂的军事冒险漩涡之中,一步步迈向未知的深渊。
每日早朝,朝堂之上,王振永远呈现出那副谄媚至极的模样。他脸上堆满了笑容,那笑容恰似春日里最为和煦轻柔的微风,又似冬日里的暖阳,乍看之下,能让人瞬间如沐春风,倍感温暖。然而,若有人能透过这虚伪的表象,便能发现其背后隐藏着一颗无比贪婪、野心勃勃且极度扭曲的心。王振自幼便身处宫廷,在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摸爬滚打多年,深谙权谋之术的精妙与残酷。他凭借着多年在宫廷中积累的敏锐洞察力,早已将朱祁镇内心深处对荣耀的炽热渴望、对名垂青史的执着追求,摸得一清二楚。于是,他充分发挥自己那过人的口才优势,如同一位技艺精湛、手法娴熟的画师,在朱祁镇的脑海之中,精心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令人热血沸腾的开疆拓土的宏大蓝图。
在王振那极具蛊惑性的描述里,远方的国度仿佛是一座神秘莫测、取之不尽的无尽宝藏库。那里,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诱人光芒;来自异域的奇珍异宝,散发着神秘而独特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遥远国度的古老故事。还有那让无数人梦寐以求、趋之若鹜的无上荣耀,仿佛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在向朱祁镇深情地招手。那些遥远的国度,在王振的口中,宛如枝头熟透的果实,饱满圆润、色泽诱人。他信誓旦旦地向朱祁镇保证,只要皇帝陛下轻轻挥动手中那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权杖,便能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轻而易举地将这些尽数收入囊中。朱祁镇,这位涉世未深、阅历尚浅的帝王,在王振日复一日、不知疲倦且不厌其烦的蛊惑之下,内心深处的雄心壮志被彻底点燃,熊熊燃烧。他时常独自一人在宏伟壮丽的宫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皱,陷入深深的沉思。他的脑海中,不断幻想着自己能够像先辈们那样,身披闪耀着寒光的战甲,手持锋利无比的宝剑,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指挥千军万马,如臂使指,立下赫赫战功。他渴望着自己的名字能够被后世子孙代代传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永不磨灭的不朽威名,以此来彰显其统治的威严庄重与不可一世。在冲动与野心的双重驱使之下,他全然不顾朝中诸多有识之士的苦苦劝谏,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对外战争,仿佛一位盲目无畏的冲锋勇士,一头扎进了那充满未知危险的险境之中,将国家的安危与百姓的福祉抛诸脑后。
然而,就在这看似风风火火、积极进取的军事行动背后,一场足以撼动明朝国防根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正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巨兽,悄然降临。明朝自建国伊始,赖以维持国防安全、保卫疆土的卫所制度,在历经漫长岁月的无情侵蚀,以及人为因素的严重破坏之后,已然如同狂风暴雨中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随时都有轰然倒塌的危险,濒临崩溃的边缘。
让我们将目光缓缓回溯到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之初。彼时,天下刚刚平定,历经多年战乱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为了稳固新生的政权,保卫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朱元璋这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精心创立了卫所制度。在这个制度体系之下,卫所军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他们本应是国家最为坚实可靠的屏障,是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道坚固防线,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崇与善待。他们身着戎装,身姿挺拔,在边疆的风沙中屹立不倒,守护着国家的安宁。然而,时光荏苒,随着时间的无情推移,世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卫所军的生活状况,却逐渐陷入了一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境。
他们每月所领取的月粮数额极其微薄,仅仅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微薄的月粮,还常常成为军官们贪婪目光下的猎物,被无情地克扣。那些军官们,早已被贪婪的欲望彻底蒙蔽了双眼,为了满足自己奢靡无度的生活,过上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日子,不惜不择手段地压榨着底层的士兵。在他们的眼中,士兵们不过是赚钱的工具,是可以随意剥削、肆意欺凌的对象。他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制定出各种不合理、不公正的规则,明目张胆地肆意侵吞士兵的月粮。在他们残酷无情的剥削之下,卫所军人们连最基本的养家糊口都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在许多卫所军人的家中,呈现出一片令人心酸落泪的凄惨景象。白发苍苍的老人,由于长期缺衣少食,身体虚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每一阵风过,都仿佛随时可能熄灭生命的火焰。他们眼神黯淡,满脸皱纹,仿佛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无尽的沧桑。年幼的孩子,饿得嗷嗷待哺,那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里,满是对食物的渴望,他们的哭声如同尖锐的钢针,直直地刺痛着每一位父亲的心。他们瘦小的身躯,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让人看了心疼不已。而身为一家之主的士兵们,看着眼前这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与深深的自责。他们空有一身报国之志,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浴血奋战,为的就是保卫国家,守护家人。可如今,他们却连家人的温饱都无法保障。在这种无奈且绝望的情况下,为了给家人寻求一线生机,卫所军人逃亡的现象开始不断出现。
起初,逃亡的人数相对较少,只是偶尔有几个士兵在夜深人静之时,趁着月色,偷偷逃离军营。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背着简单的行囊,消失在夜色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如同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到了正统年间,这一问题愈发严重,犹如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一发不可收拾。军队的编制被严重破坏,原本整齐有序、纪律严明的卫所,如今变得七零八落、混乱不堪,战斗力大打折扣。曾经威风凛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明军队,如今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正统二年(1437 年)十月,直隶巡按御史李奎,这位心怀天下、刚正不阿的官员,怀着满心的忧虑与愤慨,长途跋涉,赶赴京城,向朝廷郑重地报告了沿海卫所的恶劣情况。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他挺直腰杆,义正言辞地指出:“沿海诸卫所的官旗,大多肆意妄为、胆大妄为,克减军粮,将本应属于士兵的口粮据为己有。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军士们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他们为了生存,有的被迫无奈,相聚在一起,沦为了盗贼;有的则冒着巨大的风险,兴贩私盐,仅仅只为了能换得一口吃食,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命。” 这些卫所军人,本是保家卫国的勇士,是国家的忠诚守护者,却在这般非人的待遇下,被迫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现象,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也让人为明朝的未来深感忧虑。朝堂之上,众人听闻,皆面露震惊与愤怒之色。然而,却有一些官员,或是畏惧权势,或是心怀鬼胎,选择了沉默不语,仿佛这一切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低着头,眼神闪烁,不敢与李奎的目光对视。
正统十四年(1449 年)十二月,兵科给事中刘斌,更是言辞恳切且义愤填膺地向朝廷揭露了典兵官员多年来的种种恶行。他在朝堂上,怒目圆睁,愤怒地说道:“近数十年间,典兵官员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他们不仅私自役使正军,让正军们承担着繁重无比的劳役,为他们的私欲服务;还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余丁,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压榨的对象。甚至想出了计取月钱的卑劣手段,使得士兵们的粮饷也无法全额支取。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军士们每日都在为了拯救家人于饥寒交迫之中而四处奔波忙碌,疲惫不堪。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暇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操习训练呢?” 这些典兵官员的贪婪与腐败,犹如一颗毒瘤,深深地侵蚀着军队的肌体,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士兵的利益,更是将国家的安全置于了危险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