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边关告急
苦丁茶202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 边关告急,千人骑万人跨的白薇小说免费阅读,苦丁茶2024,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统十四年(1449 年)六月十七日,晨曦初破,那柔和的阳光宛如缕缕金丝,穿透层层薄云,洒落在紫禁城那一片连绵起伏、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这景致,本应是一片祥和安宁,仿若世间一切皆在这温暖日光的轻抚下静谧而美好。然而,此刻的金銮殿内,却全然是另一番景象,一股令人几近窒息的紧张与压抑氛围,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殿堂严严实实地笼罩其中。
朱祁镇,身着那身绣满金龙、尽显尊贵与威严的华丽龙袍,身姿笔直却又透着几分僵硬地端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的双眼,仿若两颗深邃的寒星,紧紧地盯着手中密探刚刚呈递上来的情报。随着他的目光在情报上缓缓移动,原本冷峻的面容愈发阴沉,那浓密的眉头,也渐渐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只见情报上赫然写着:瓦剌,这个北方草原上日渐崛起的强大势力,正在暗处精心谋划着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欲集结其麾下全部重兵,对明朝的军事重镇大同发动一场雷霆般的攻掠。
这消息,不啻于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瞬间在这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上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慌张,脸上满是惊恐与忧虑之色。朱祁镇心中再清楚不过大同对于大明王朝的重要战略意义。大同,犹如一座屹立在明朝北方边境的巍峨巨擘,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关键防线,是守护中原大地的坚固堡垒。一旦这座重镇不幸落入敌手,瓦剌的铁骑便能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肆意践踏中原的广袤大地。届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惨遭屠戮,那将是一幅怎样的人间惨象,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朱祁镇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他猛地站起身来,声音低沉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果断下令:“传朕旨意,即刻派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三路军马。朕命他务必让将士们日夜操练,磨砺兵器,枕戈待旦,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击胆敢来犯的敌军!” 宋瑛,这位身经百战、忠诚勇敢的将领,听到旨意后,神色庄重而坚毅,他深知此次任务重如泰山,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与百姓的安危福祉。他双手抱拳,单膝跪地,高声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不负陛下的重托!” 随后,他起身,脚步匆匆地退下朝堂,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奔赴大同。
抵达大同后,宋瑛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军务整顿之中。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亲自巡查每一处军营,穿梭在营帐之间,目光如炬,仔细地检查着士兵们的装备与训练情况。他督促士兵们加紧训练,一遍又一遍地演练着各种战术动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也绝不放过。在部署防御工事时,他更是绞尽脑汁,精心谋划。每一道防线的设置、每一处哨岗的安排,都经过他的反复斟酌与考量。他亲自勘察地形,根据山川地势,巧妙地布置防御设施,一心只为守护好大同这片土地,不让敌军踏入半步。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七月十一日。这一天,大明的北方边境,彻底沦为了一片战火纷飞的恐怖地狱。鞑靼与瓦剌的大军,如同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潮水,分多路向着明朝境内疯狂进犯。也先,这位瓦剌的首领,亲自率领着他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杀气腾腾地朝着大同扑来。他们骑着高大健壮的战马,手持锋利的弯刀,口中发出阵阵令人胆寒的呼喊,仿佛一群来自地狱的恶魔。脱脱不花则指挥着另一支大军,直逼辽东,试图在明朝的东北边境撕开一道口子。阿剌知院也带领着一支战力强劲的部队,气势汹汹地冲向宣府,妄图突破宣府防线,威胁京城。此外,还有一支敌军如鬼魅般,悄然侵扰着甘州,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这几路敌军中,又以也先率领的部队最为凶狠残暴。他们所经之处,村庄瞬间被熊熊大火吞噬,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城镇在他们的铁蹄下沦为一片废墟,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百姓们惨遭屠戮,老弱妇孺的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财物被洗劫一空,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庄和城镇,转眼间变得一片死寂。明大同右参将吴浩,听闻敌军来犯,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与无畏。他毫不犹豫地率领麾下将士,冲向战场,决心与侵略者决一死战。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闪烁不停,犹如闪电划破夜空。吴浩身先士卒,冲锋在最前线,他挥舞着手中长刀,每一次劈砍都带着必死的决心和对敌人的满腔怒火。然而,面对也先那如饿狼般凶猛且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吴浩虽拼死抵抗,无奈双方兵力悬殊巨大,最终寡不敌众,被敌军残忍地杀害。他的英勇牺牲,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明军将士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明军士气遭受重创,大同的局势也变得愈发岌岌可危。
随着各路紧急军情,如漫天纷飞的雪花般纷纷传至京城,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凝重,仿佛空气都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凝固了。大太监王振,这个心怀不轨、野心勃勃的小人,一心只为满足自己对权力与财富的无尽贪欲,此时竟在朱祁镇耳边不停地煽风点火,蛊惑他御驾亲征。王振满脸谄媚之色,低声说道:“陛下,您乃真龙天子,是上天选派降临人间的圣主,天命所归。此次亲征,您亲临战场,必定能鼓舞我军士气,让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以一当十。那瓦剌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在陛下的威严之下,必将不堪一击。轻而易举地击败瓦剌,立下不世之功。到那时,您的威名必将传遍天下,千古流芳,成为我大明王朝的一代圣君啊!” 朱祁镇听后,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既有着对建立丰功伟绩、名垂青史的渴望,又有着对未知战争的忐忑与恐惧。但在王振那如簧巧舌的极力怂恿下,他心中的天平渐渐向亲征的方向倾斜,最终还是心动了,下令让群臣商议此事。
吏部尚书王直率一众廷臣,怀着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与担忧,纷纷联名上书劝谏。他们言辞恳切,情真意切:“陛下,皇帝亲征实乃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举措,不得不慎之又慎。一来陛下若远离朝堂,四方紧急事务恐难以及时处理,朝堂决策恐会延误,稍有差池,便可能危及国家根基。二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凶险万分,刀枪无眼,御驾亲临战场,陛下的安危将难以保障。我等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贸然亲征啊!” 朱祁镇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在龙椅上缓缓踱步,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利弊。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神色坚定地批示道:“卿等所言皆是出于对朕的忠心与对国家的热爱,朕心甚慰。但如今虏贼肆意妄为,逆天而行,侵犯我边境,屠杀抢掠我百姓,边将多次请求援兵。朕身为一国之君,守护疆土、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是朕义不容辞的责任。朕必须亲率大军,讨伐逆贼,给他们一个沉重的教训,以彰显我大明王朝的威严与国力!” 在他心中,身为帝王,就该有君临天下、保家卫国的豪迈气魄,怎能在敌人面前退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