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雷群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章 红颜初遇:夏晚晴的求知,重生缔造科技帝国,吃瓜雷群众,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色如墨,泼洒在燕园古朴的飞檐之上,也浸染了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那栋略显陈旧的小楼。
与其他早已沉寂的窗户不同,三楼尽头的一间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光线固执地刺破黑暗,仿佛某种不眠的求索。
办公室里,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但白发苍苍的陈景元院士显然没有心思再去清理。他眉头紧锁,深深的皱纹如同刀刻般印在额头上,手指焦躁地在面前摊开的一叠写满了复杂公式的草稿纸上敲击着,却敲不出半点灵感。
草稿纸的边缘已经因为反复摩挲而微微卷起,上面密密麻麻的推演符号,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令人绝望的死胡同。
\"还是不行……\"陈院士的声音沙哑,带着长久思考和睡眠不足导致的疲惫,他抬起布满红血丝的眼睛,看向坐在对面电脑前的年轻女博士生,\"模型优化,算法迭代,我们能想到的路,几乎都走到尽头了。\"
电脑前坐着的,正是他的得意门生,夏晚晴。
此刻的夏晚晴,全然没有平日里在学术报告会上那种自信从容的光彩。她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格子衬衫,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同样充满了疲惫和血丝,但更深处,却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属于天才学者的不甘与执拗。
她那张清丽知性的脸庞因为连续的熬夜而显得有些苍白,几缕发丝散乱地贴在额角,也无暇去整理。她的手指依旧在键盘上飞快地跳动着,屏幕上,复杂的三维模型和如瀑布般滚动的粒子运行数据流,正无情地宣告着又一次模拟的失败。
\"老师,会不会……\"夏晚晴的声音也带着一丝嘶哑,她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导师,语气中带着深深的自我怀疑,\"会不会是我们设计的'高维弦振动耦合模型'本身就存在理论缺陷?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他们负责的国家重点项目——\"高能粒子对撞机升级计划\",已经在这个关键的数据处理算法上卡了整整三个月!
这项算法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和复杂度,远远超出了现有的计算能力和模型框架。如果不能突破这个瓶颈,整个国家投入巨资的对撞机升级计划,就可能功亏一篑!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失败,更是对国家基础物理研究的沉重打击。
这种压力,如同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师生二人的心头。
\"不,理论模型应该没问题。\"陈院士缓缓摇头,否定了学生的猜测,语气却并不轻松,\"模型经过了反复的交叉验证和同行评议,逻辑上是自洽的。问题……还是出在'算'上。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一种能够指数级提升处理效率的算法,才能驯服这头数据猛兽。\"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力感:\"但这……谈何容易?\"
创造一种革命性的算法,这几乎是在向上帝的领域发起挑战。
夏晚晴沉默了。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她知道老师说的是事实。这三个月来,他们几乎榨干了所有的智慧,动用了国内最顶级的超算资源,可结果……依旧是徒劳。
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就在实验室的空气几乎要被绝望冻结的时候,电脑屏幕右下角,一个毫不起眼的邮件提示图标,轻轻闪烁了一下。
夏晚晴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通常这个邮箱收到的都是些学术会议通知、期刊约稿或者订阅的论文预印本,她并没太在意。
但这次,邮件的发件人显示为一个无法追踪的匿名Id,标题更是透着古怪——
\"关于高能粒子探测器数据处理算法的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垃圾邮件?\"夏晚晴皱了皱眉,本能地想将其拖入回收站。现在的垃圾邮件,标题真是越来越会哗众取宠了。
\"等等,\"陈院士却像是被什么触动了,叫住了她,眼神中带着一丝莫名的直觉,\"打开看看。\"
夏晚晴有些疑惑,但还是依言点开了邮件。
邮件正文极其简短,没有丝毫客套的寒暄,只有一段看起来非常简洁、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古怪\"的代码片段,以及几句更加简洁的文字说明:
\"……现有算法框架在处理超高维非线性数据时存在固有计算复杂性瓶颈。尝试引入量子退火思想,结合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概率路径寻优,或可大幅提升收敛速度和全局最优解概率……附上一个极简化的算法原型,仅供参考,未必正确,甚至可能存在严重错误……\"
落款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英文字母:\"L\"。
\"量子退火?深度神经网络?\"夏晚晴看着那段风格迥异的代码,以及那几句直指问题核心、却又仿佛不经意间提出的跨界建议,整个人都愣住了。
量子退火是源于理论物理量子领域的一个概念,而深度神经网络则是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当时正悄然兴起的前沿技术。将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嫁接到一起,用来解决高能物理的数据处理难题?
这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哪个正经搞物理的会这么想问题?哪个搞计算机的又懂他们高能物理的复杂模型?
这封邮件,透着一股浓浓的民科或者恶作剧的味道。
然而,陈院士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他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夏晚晴身后,俯身凑近屏幕,鼻梁上的老花镜几乎要贴到显示器上。他逐字逐句地看着那段说明,又仔细审视着那段看似古怪的代码,眼神中闪烁的光芒越来越亮,呼吸甚至都有些急促起来。
\"老师?\"夏晚晴有些不解。
\"试试看!\"陈院士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甚至有一丝颤抖,\"晚晴,把这个算法原型,立刻输入到我们的模拟系统里!就用……就用我们昨天失败的那组参数跑!\"
虽然这个思路匪夷所思,这封匿名邮件来得蹊跷至极,但作为浸淫物理学领域一生的顶尖学者,陈院士凭借着超乎常人的直觉,敏锐地从中嗅到了一丝……革命性的、打破常规的可能性!
或许……这真的是一根救命稻草?
死马当活马医吧!
夏晚晴虽然心中充满疑虑,但还是立刻行动起来。她以极高的专业素养,快速理解了那段简洁代码的核心逻辑,并将其小心翼翼地嵌入到庞大复杂的模拟系统中。
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一行行编译指令被输入。
\"嗡……\"主机箱里传来一阵低沉的运行声,模拟系统开始工作。
这一次,没有以往那种令人心焦的缓慢爬升,屏幕上的进度条,几乎是以一种肉眼可见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向前推进!数据流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过!
夏晚晴的心跳陡然加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紧张得手心都开始冒汗。陈院士更是屏住了呼吸,双手紧紧抓住椅背,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又似乎只是一瞬。
几分钟后。
\"嘀——\"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主机箱的蜂鸣声戛然而止。实验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屏幕上,最终的模拟结果图清晰地呈现出来——稳定、精确、完美地拟合了理论预期!正是他们梦寐以求、苦苦追寻了三个月却始终无法得到的结果!
\"成功了?!\"夏晚晴看着屏幕上那近乎奇迹的图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失声惊呼出来,声音因为激动和长时间的疲惫而显得有些变调,甚至带着一丝哭腔,\"五分钟……只用了不到五分钟?!\"
陈院士也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僵硬地站在那里,浑浊的老眼中,慢慢蓄满了泪水。他颤抖着伸出手,扶了扶差点滑落的老花镜,反复确认着屏幕上的每一个数据点。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良久,他才用一种梦呓般的、夹杂着狂喜和难以置信的语气说道,\"这个算法……这个算法简直是……神来之笔!鬼斧神工!它……它真的解决了我们最大的难题!效率……效率何止提升百倍!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师生二人激动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劫后余生的狂喜,以及……一个巨大得如同黑洞般的困惑。
这个匿名的\"L\",究竟是谁?!
他(或者她?)怎么会对他们正在进行的、具有高度保密性的国家重点项目遇到的具体瓶颈了如指掌?
他怎么能想出如此天马行空、却又精准有效的跨界解决方案?
这简直不像是人类的智慧,更像是……来自未来的启示!
\"老师!我们必须找到这个人!\"短暂的狂喜过后,夏晚晴眼中瞬间燃烧起更加炽热的求知火焰,她猛地抓住陈院士的手臂,语气急切,\"这个算法太重要了!这绝不仅仅是解决了我们一个项目的问题!这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理论突破!我们必须找到他,当面向他请教,了解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现细节!\"
\"没错!没错!\"陈院士也从巨大的激动中回过神来,重重地点头,眼中充满了对这位神秘\"L\"的好奇、敬佩甚至是一丝敬畏,\"无论他是谁,他对我们国家的基础物理研究,乃至整个科学界,都可能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找到他!\"
***
寻找一个刻意隐藏身份的网络幽灵,其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那个互联网尚处于蛮荒时代,追踪技术和管理规范都远未成熟的90年代初。
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夏晚晴展现出了她除了物理之外的另一项惊人天赋——顶尖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她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了对那封匿名邮件的追踪之中。她调动了研究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网络资源,甚至私下联系了几位在计算机领域同样是天才级别的同学和朋友,运用各种当时最前沿、甚至还处于理论阶段的网络追踪技术,试图从那封几乎被完美抹去痕迹的邮件中,挖掘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线索。
过程极其艰难。邮件的发送路径被层层加密和跳转,Ip地址经过了多次伪装,时间戳也被刻意混淆。对方显然是一位隐藏极深的网络高手,反追踪能力强到令人发指。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线索总是追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仿佛前方是一片数据构成的、无法逾越的迷雾之海。
同伴们渐渐失去了耐心,劝她放弃。就连陈院士也觉得希望渺茫,毕竟对方若真不想暴露,以这种手段,几乎不可能找到。
但夏晚晴没有放弃。她骨子里那股属于科学家的执拗和对未知的好奇心,让她无法容忍这个谜题悬而未决。那个\"L\"展现出的智慧,如同磁石般深深吸引着她,解开这个谜题的渴望,甚至超过了当初算法成功时的喜悦。
\"他\/她一定留下了什么痕迹……哪怕再微弱……\"她喃喃自语,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大脑高速运转着,试图从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中,找到隐藏的规律和破绽。
她开始关注那些极其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邮件发送的精确时间与服务器响应的微秒级延迟差异、数据包在不同路由节点留下的极其微小的特征码、甚至邮件头代码风格中可能存在的、某种独属于特定系统或编程习惯的\"指纹\"信息……
这简直如同大海捞针,需要惊人的耐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一点点天才般的直觉和运气。
终于,在连续奋战了近一周后,当夏晚晴将所有收集到的、看似毫无关联的微弱线索碎片,输入到她自己编写的一个基于模糊逻辑和贝叶斯网络的创新数据关联分析模型中时,奇迹发生了!
模型经过庞大的运算后,吐出了一个概率最高的、极其微弱但始终存在的关联指向——并非某个具体的Ip地址,而是指向了……沪市,浦东新区,某个特定的、范围不算小的Ip地址段!
而那个地址段,经过与最新的电信网络数据进行比对后,赫然指向了同一个地理坐标——
星辰科技总部大楼及其周边区域!
\"星辰科技?!\"
当最终的追踪结果以清晰的地图标注形式呈现在屏幕上时,夏晚晴彻底愣住了,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
那个最近在国内家电市场掀起滔天巨浪、以各种不可思议的\"黑科技\"产品闻名、甚至在海外都引发抢购狂潮的新兴科技公司?
那个据说老板年轻得过分、行事神秘莫测的公司?
难道……难道那个在理论物理和算法领域展现出神级造诣的匿名\"L\",竟然……是星辰科技的人?!
这……这怎么可能?!
一家搞电视、冰箱、洗衣机的公司,怎么会有人懂如此尖端、如此前沿的理论物理算法?而且还精准地了解他们中科院正在进行的、具有高度保密性的国家级重点项目难题?
夏晚晴感到一阵强烈的荒谬感和认知上的撕裂。这简直比让她相信外星人传授了算法还要离谱!
\"巧合?还是……对方故意用了星辰科技附近的Ip地址作为最终跳板来误导追踪?\"她下意识地喃喃自语,试图为这个难以置信的结果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数据不会说谎。这是她运用了自己所能掌握的最顶尖技术手段,抽丝剥茧,最终得到的唯一指向性线索。
而且,不知为何,当\"星辰科技\"这个名字和那个神秘的\"L\"联系在一起时,她心中那股荒谬感之下,竟然隐隐升起了一丝……奇异的\"契合感\"。
星辰科技本身,不就一直笼罩在各种\"黑科技\"、\"无法理解\"、\"超越时代\"的神秘光环之下吗?
或许……
这个念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并迅速扩散。
她将追踪结果和自己的猜测,向导师陈景元院士做了详细汇报。
陈院士听完后,同样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脸上的表情复杂,震惊、疑惑,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释然和……某种程度的\"果然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