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雷群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地下基地:智能化升级,重生缔造科技帝国,吃瓜雷群众,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基地整体运行稳定。能源储备充足率为92.7%,各项资源指标正常。根据您的指令,过去一个月,智能化升级重点投入以下领域,成果如下:”
“**微电子制造中心:**新增两台第五代EUV光刻机组,已完成自检并网。14纳米FinFEt工艺良品率稳定在98.5%。7纳米工艺研发已攻克关键节点,进入小批量风险试产阶段,良品率初步达到65%。5纳米及以下制程的理论架构验证完成,同步进行配套设备的设计与预研。” 屏幕上随之出现了晶圆在真空机械臂传递下进入巨大银白色光刻机的模拟动画,以及最终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的、比发丝还要细上万倍的精密电路结构图。
“**新材料合成中心:**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材料完成第12次迭代,能量密度对比上代提升18%,循环寿命增加25%。高强度轻质合金‘玄武’已稳定量产,综合性能(强度\/韧性\/耐腐蚀)超出现有航空级钛合金30%,成本降低15%。柔性电容屏关键基材技术突破,已成功制备出A4纸大小样品,弯折一万次性能无衰减。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完成小批量合成,性能指标超越理论预测值8%。” 屏幕上切换出奇特的、如同炼金术般的材料合成设备内部影像,原子、分子模型不断重组、变化,最终形成性能惊人的新材料。
“**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全面列装第六代高精度‘蜂鸟’机器人,集成多维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模块。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5%,核心部件组装精度达到亚微米级。目前,部分生产线已开始进行‘启明’项目原型机的试制组装演练。” 屏幕上,无数灵巧得不像机械造物的机械臂,正以肉眼难以跟上的速度进行着极其精密的组装、焊接、检测工作,流畅而精准,宛如一场未来工业的芭蕾。
凌霄静静地看着,听着。每一个数字,每一项突破,都意味着“启明”的根基更加牢固。昆仑基地,就像一个潜藏在深海的巨兽,不断吸收着资源,吐出超越时代的技术奇迹。而地上的星辰科技,则是这头巨兽伸向阳光下的触手,负责将这些奇迹包装、转化,最终变成席卷市场的洪流。
“很好。”凌霄微微颔首,心中却并无太多波澜,仿佛这一切本就理所当然,“重点是‘微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这三项是‘启明’的重中之重,资源必须无限倾斜,不计成本。”
“指令已确认并提升至最高优先级。”盘古回应。
凌霄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向屏幕墙上那片显示能源消耗的区域。那条代表总能耗的曲线,在过去几个月里划出一道陡峭的上扬弧线,尤其是在新材料合成和高精度制造全面启动后,增长斜率更是惊人。
“盘古,当前能源消耗和供应冗余。”
“目前基地主要能源由五座第四代小型化安全裂变反应堆(总装机容量冗余30%)及地热能补充系统提供。当前总能耗已达到设计冗余上限的78%,预计在未来六个月内将触及95%警戒线。现有能源模式已接近极限,若启动更大规模项目(如太空电梯基础建设、强人工智能全面进化或第二基地同步运行),能源缺口将达到300%以上。”盘古的声音依旧平静无波,但屏幕上鲜红的警戒线和预测曲线却触目惊心。
凌霄的眉头不易察觉地锁紧了瞬间。能源!果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的裂变堆技术虽然顶尖,但本质决定了其效率上限和废料问题。看来,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必须立刻、马上、不惜一切代价地加速推进!否则,别说那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就连支撑“启明”项目成功后可能引发的全球智能化浪潮,都可能因为能源枯竭而半路夭折。
同时,他扫了一眼资源储备动态图。各种稀有金属和特殊元素的库存量也在持续下降,虽然下降速度远低于能源消耗速度,但也足以敲响警钟。
(内心oS)*看来,光搞定聚变还不够,等站稳脚跟,就得把目光投向地球之外了…月球上的氦三,小行星带的稀有金属…那才是真正的宝藏。地球这点资源,还是太抠抠搜搜了。*
他再次看向屏幕上那些奔腾不息、代表着基地无与伦比力量的数据流,心中既有掌控未来的万丈豪情,也有一丝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凌霄站在巨大的能源消耗数据屏幕前,周围是冰冷而高效的机械造物和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他缓缓抬起手,指尖几乎要触碰到那冰冷的、显示着天文数字和警告红线的屏幕,最终却只是在距离屏幕几厘米处停了下来,感受着那数据洪流带来的无形压力与澎湃力量。
控制室柔和的蓝色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阴影,眼神平静如深潭,却又仿佛有风暴在眼底酝酿。
技术已经就绪,挑战就在眼前。
是时候,去点燃那场名为“启明”的、席卷世界的风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