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章 电报研究院,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凉拌日月,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爱卿,你精于器械,可知'电'为何物?\"
周明远微怔,目光落在书页\"雷火\"二字上:\"回皇上,西洋传教士曾说'摩擦琥珀能吸芥',或与'电'相关,然……\"
\"不必拘于现有之知,朕欲以电传讯,名曰‘电报’。\"弘历指尖敲了敲\"瞬息千里\"四字。
\"朕命你即刻组建电报研究院,从清华大学挑选优秀学子,照古籍所载试造'传讯之器'。\"
弘历忽而起身,在舆图前负手踱步:\"待他日成器,京城与象郡府之间,一盏茶工夫便能传讯——那时候,你便是张衡在世,必将名流千古。\"
周明远望着皇帝袍角翻卷的金龙纹,忽觉掌心微汗:\"臣谨遵圣训,纵此生长夜摸索,亦要为后世铺就电传之路。\"
弘历沉声道:“去吧,按书中所载细细推演,每一步尝试、每一分原理都要详实记录,整理成册。
此乃开天辟地之业,或成一门新学科。”
弘历忽而压低声音,目光如刀:“记住,此事绝密。
研究院进出需持朕亲发金令牌,无关人等敢窥得一字,便以谋逆论处。”
周明远伏地叩首,额头几乎触到金砖:“臣必以性命护持机密,纵肝脑涂地,也要让这‘电报’见得天日。”
弘历望着周明远离去的身影,心中暗忖,历史上1844年莫尔斯方才架设首条长途电报,而如今大清疆域之广,政令传递之难,已非驿马所能胜任。
\"若无此物,\"弘历的手指重重按在图上,\"纵打下万里疆土,终难逃政令不畅、分崩离析之局。\"
弘历亲手撰着的《雷火玄机》中,详辨导体绝缘体,细述电流电压之理,更绘有继电器图例、手摇发电机图谱与电磁感应图示,另按《康熙字典》编就\"电报码\"。
周明远等人只需依书中所载循序渐进,弘历相信要不了十年便能将电报试制成功,届时京城与边疆瞬息通讯,万里疆域指掌可握。
次日,《中华日报》头版便刊出《旧土回归——象郡》,整版图文并茂展现新军跨马安南的雄姿。
木刻版画中,剪辫将士旌旗如林,正于升龙府城头换立大清黄龙旗,配文直击要害:\"秦置象郡,汉设交州,此地自古以来便属华夏!
今安南国王黎显宗及辱华罪臣半月后抵京谢罪,正彰我朝恢复旧土、涤荡蛮氛之威!\"
报道掀起全民热议,百姓争购报纸。
茶馆里,穿马褂的老学究敲着惊堂木:“当年秦始皇设象郡管理安南地界,如今皇上让它重回王化,这叫‘天朝上国,威德远被’!”
岭南商户们围聚码头,望着押解船队上飘扬的黄龙旗,纷纷感慨“剪了辫子的新军果然厉害,安南人见着都打摆子”。
随着半月之期临近,民间街头巷尾的谈资皆围绕\"安南罪臣模样\"展开。
卖糖葫芦的老汉断言:\"那黎显宗必定生得青面獠牙,不然怎敢辱我大清辫子?\"
说评书的先生则煞有介事地描绘:\"罪臣队伍里有个安南武将阮光烈,曾将三十七名大清子民以铁链穿掌,吊于谅山府城门示众,致其受尽折磨而亡,如今被锁在囚车里,头发足有三尺长,跟野人似的!\"
这番话惹得听客们义愤填膺,直嚷着\"到时候定要碎剐这畜牲\"。
《中华日报》趁热推出《罪臣百态》专栏,每日连载安南君臣的\"悔罪书\"(实为文人杜撰),某篇\"黎显宗夜梦秦始皇责其窃据象郡\"的故事广为流传。
市井间甚至兴起\"猜罪臣受刑\"的赌局,从\"廷杖八十\"到\"斩首示众\"各有押注,连妇人纺织时都在议论:\"若不杀几个立威,如何显我天朝法度?\"
距抵京还有三日,工部已在午门外搭建临时观礼台,供王公大臣与翰林学士观礼。台侧立起三丈高的\"罪己碑\",只待黎显宗等人刻字谢罪。
此时的京城,从达官显贵到贩夫走卒,皆在倒计时般盼着那一日——既盼着旧土回归的荣光,更盼着看\"蛮邦君臣\"如何在天朝上国的威仪下俯首请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