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六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下一个目标:怼到老朱吐血【周一8~18点更四章一万二】,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年代文六六,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棣皱了皱眉头,跟着朱元璋走了出去。

只见大殿外,李原名带领六个御史大夫还有五位文官跪在了地上。

听到脚步声,李原名忙整理了一下衣衫,和其余同僚们跪拜了朱元璋以及太子殿下,还有四位藩王。

老朱家的人几乎都在,不对,嫡生子都在。

朱棣面露不悦,看着跪在地上的李原名思绪飘得很远。

朱棣对他印象很深刻。

李原名在洪武15年,开始担任的是御史,后来因为功绩升做礼部尚书。【这一点与历史不符,洪武二十年才升礼部尚书,大家看个乐子得了,别太较真】

李原名为人最为圆滑,而且平时为人处事,滴水不漏。

此人颇有些本事,当御史的时候就巧言令色,充当外交官的角色。

曾经出使过高丽安南,并且处理相当得当,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随后才一路飙升为礼部尚书。

说实话,在短短的一年间,就能爬上礼部尚书的位置,也绝非寻常人。

明朝的礼部尚书是重要官职,负责的是国家礼仪祭祀等等事务,通常是由翰林院的儒臣担任。

而且,礼部尚书和东宫的关系密切。

黄子澄作为东宫伴读已经下线了。

朱标一眼看中了李原名,想要将其纳入到自己手下。

还没来得及动手,已经被吕氏占了先。

换句话说,现在的李原名过来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吕氏喊冤叫屈,更是为吕氏三族冤死的200余人鸣不平。

至于他带来的几位御史大夫,都是之前自己的同事。

彼此之间关系很好。

按理说,吕氏下线,李原名应该赶紧抱太子的大长腿。

但吕氏一族被诛灭三族,让这些人看到了危险。

若是他们再束手旁观,迟早会落到他们头上。陛下这个苗头不好。

不是说要偏向于他们文官,不是说要让他们的地位高于淮西武将?

怎么突然之间风向变了?

那一群猛将,少说也得有30余人,完全是不讲道理的一批。

跟他们吵架,简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再加上常遇春的复活,又让他们文官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常遇春是淮西武将的主力,他的复活,一人可抵得上30人。

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穿着龙袍下葬的将军。

在经历了常氏的复活之后,大家也接受了常遇春。

今日过来联合诸位御史大夫,就是想向朱元璋讨个说法。

“诸位爱卿平身,夜色已深,不知诸位爱卿有何贵干?”

朱元璋明知故问,朱家五位兄弟凝眉深锁。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李原名直接点明来意。

“启禀陛下,微臣等诸位听说吕氏被灭了三族。敢问陛下,那吕氏是犯了何过错?”

说到这里,朱家其余四位兄弟突然明白了吕氏也不出现的原因。

这个结论把他们吓了一跳。

吕氏竟然被诛灭三族了。

不对,吕氏不是太子妃吗?

常大嫂还没恢复太子妃的身份,那吕氏又是怎么死的?

一连串的疑问,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马车进入到应天府朱雀大街时,他们也曾听到大街上人们窃窃私语。

但也只听到了只言片语。

朱元璋从容应对,倒背着手。

“那吕氏谋害前太子妃常氏,她自己也悉数承认。谋害太子妃是大罪,诛灭三族有何不可?”

李原名众人本是有备而来,自然快刀斩乱麻,直逼主题。

“敢问陛下,吕氏是在何种情况下承认了罪行?”

“微臣可听说,吕氏是在严刑逼供之下才不得已承认了罪行。”

“这种情况下的供词大打折扣,陛下不闻不问就直接诛灭其三族,未免太轻率了吧?”

李原名直击要害,并且直接搬出了大明律法。

“陛下,对于平民百姓尚且刑不上大夫,何况是一个太子侧妃?”

李原名几个人过来,基本是提着头过来的。

老朱当政期间,说一不二,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也让人望而生畏。

他老朱做的事儿,哪容别人多嘴?

“咱做事儿,还需要你们教?”

朱元璋本就没把他们当个屁。

御史大夫也只是个虚名而已。

这可不像大唐,魏征把李世民喷的体无完肤,李世民还得和颜悦色接受批评。

朱五六突发奇想,要是把魏征复活那就有好戏看了。

想想看。

不怕死的魏征,在朝堂上把老朱怼地气得吐血。

有他这个小皇叔罩着,有罗网的高手在,朱元璋也只能干受气。

但是眼下,朱五六还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李原名以及几位御史大夫身上。

李原名看似是在质问朱元璋处理吕氏,实则矛头指向了他。

因为当时对吕氏世家酷刑的,就是他朱五六。

他能忍?

何况他手中现在已有了罗网,比老朱的锦衣卫效率不知高多少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武当少尊:开局震惊张三丰

侃爷儿阿万

综影视:过分觊觎

富贵家鸭

漂亮炮灰,被真病娇疯批强制了

楼楼云上楼

让你夺舍,你居然跟我共存

四月的尾巴

再见时你是高冷校花我是军训教官

芩安

换江山

巫山傅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