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南孔和北孔的渊源,老朱发飙
年代文六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章 南孔和北孔的渊源,老朱发飙,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年代文六六,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吧,他到底叫什么?”
朱五六整理了一下衣衫,对掩日说道。
而掩日吐出来一个名字,让朱五六立马瞪圆了眼睛。
“启禀主公,那人正是孔克坚。”
这个名字好熟悉。
朱五六挠了挠头,想从里面揪出来答案。
他姓孔。
这个姓氏,在华夏国的历史上绝对是很尊崇的姓氏。
孔子的后代?
朱五六一下就联想到了这个。
他上一世是学理工科的,历史接触得不多。
换句话说,就算是学历史的,也未必能对历史海洋中浩如烟海的名字每一个都了如指掌。
要是有手机在就好了,直接来个百度,什么都会搜出来。
古代哪有什么手机?
但朱五六确认,这人既然能在明朝翻云覆雨,必然是个人物。
“说说孔克坚。”
掩日滔滔不绝地说了出来。
毕竟,他们是搞情报工作的,对天下的人了如指掌。
“孔克坚是孔子的第五十五世孙,在元朝时任国子祭酒。”
孔子的后代?
说起孔子,朱五六不由得肃然起敬。
那可是孔圣人啊。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放到21世纪也是如雷贯耳。
孔氏家族长盛不衰,在华夏国有第一家族的称号。
儒家学说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所以古代的帝王对孔氏家族的后裔很是厚待,封官加爵不说,更是把地位推崇。
不过,他的子孙怎么成了幕后黑手了?
也许是看出了朱五六的疑惑,掩日继续解答问题。
“这个孔克坚就是现任的北孔的掌门人,隶属于北孔。”
“在洪武年间,洪武大帝朱元璋曾经召见过孔克坚,但言辞间很是不善。”
掩日的话,让朱五六挑起了眉毛,顿时八卦心都起来了。
“不可能吧,据我所知,老朱也是尊儒倡道,怎么可能不尊崇孔克坚?”
而掩日接下来的话,也让朱五六深感自己的历史知识匮乏。
“孔克坚作为北孔的当家者,在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时候持观望态度。”
“要知道,在明朝末年,元朝皇帝加大尊孔崇儒的力度,对孔子的后人更加优待。”
“孔克坚及其族人,在元朝的时候大量入仕。其人数是元朝汉人家族之最。”
“所以北孔更是认同并且忠于元朝,敌视红巾军。自然对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朝也不看好。”
“历朝的帝王对孔圣的后裔持有的态度不同。尤其是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召见孔克坚和孔希学。”
“朱元璋对两人的态度,也最终激起了孔克坚对老朱的愤恨。朱元璋。那一句“不委付你勾当”直接惹恼了孔克坚。”
“也就是说,朱元璋并没有任命孔克坚担任任何职务。”
原来根儿在这里。
朱五六恍然大悟。
“那就怪不得孔克坚要让朱允炆当皇太孙。朱允炆亲近文官,日后上台也会将他们孔氏的后人委以高官……”
朱五六豁然开朗。
他就说吧,能在背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肯定不是寻常人物。
而接下来掩日的一句话,更是让朱五六惊骇。
“主公,据说,北孔的血统中流淌着蒙元人的血。他们并非中原人。”
好家伙,朱五六直呼好家伙。
这孔子的后代怎么变成蒙元血统了?
怪不得那么亲近元朝,痛恨明朝。
要是孔圣人知道了,还不得从墓里面爬出来,指责这些不孝子孙。
朱五六的灵感突然冒了出来,那就直接把孔子再给复活,痛骂自己的不孝子孙。
都不用他动手了。
不过有一点他很奇怪,南孔和北孔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南孔的源流还要从两宋时期说起。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
“河北中原甚至山东都成了胡骑纵横来去的战场。此时的孔氏家主衍圣公孔端友也带着孔氏的圣物孔子夫妇木像往南迁移。”
“而他的弟弟孔端操则负责看守曲阜的家门。后来留在曲阜的孔端操,被女真所创的金朝册封为新衍圣公。”
“至此,南孔和北孔就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派别。”
不得不说,罗网的成员真是恐怖如斯,这样的事情都查了出来。
这要放在21世纪,都够写一篇论文了。
朱五六也是听得入神了。
怪就怪这个时代人们娱乐方式太少了。
不像21世纪,一部手机,一个电话卡,就能让人在深山里待几个月。
那问题又来了。
“那这么说,北孔是由元朝皇帝控制的。孔子的后代都死绝了,后来干脆和蒙人联姻。”
“我去,北孔都已经不纯种了,我非得把孔子老人家给复活。”
“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得给老圣人跪下。”
经过掩日一番来龙去脉的解释,朱五六总算明白了。
掩日简直比手机搜索还要快,且回答得行云流水,一点停顿都没有。
“不错不错,干得不错。”
“好,你下去吧, 看好了那人,回头我有用。”
掩日说了一声遵命,但随即吞吞吐吐似乎有话说。
朱五六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说下去。
“属下在调查幕后黑手的过程中,曾经遭遇锦衣卫办案。”
“但大多数情况都是在路上撞见。属下不确认,锦衣卫是否已经知晓罗网在调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