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魏征骂地老朱怀疑人生,复活能工巧匠【明天11点多更新】
年代文六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魏征骂地老朱怀疑人生,复活能工巧匠【明天11点多更新】,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年代文六六,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分封制?”
这可说到魏征的点子上了。
毕竟唐太宗也曾经动过这样的念头。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开国功臣,在位期间。创造了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他的统治被视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巅峰。
然而这么一位明智的君主却选择大刀阔斧的推行分封制度。
贞观五年的时候,唐太宗正式起草分封条例,并且将诸王与功臣封为刺史,搞的是世袭制。
魏征和李百药等文武大臣纷纷劝谏,认为此举不可行。
魏征侃侃而谈。
“陛下,分封制万万不可啊。其一诸王与功臣世袭封地,必将渐渐滋生出其野心。”
“贪欲乃是人之本性,再加之分封后天高皇帝远车马又慢。天长日久,难免会生出不臣之心。”
“其二是因为,诸王和功臣的子孙后代将日益骄纵跋扈。不利于帝王的统治。”
“其三,分封之后各种赋税锐减,国库空虚,若有灾荒年,怎可度日?若有战事频发更是难以为继。”
“其四是分封制下,诸王与功臣掌握军队必然使得王国的军队力量削弱。一旦有战事,恐有不测。更难以预测的是,各藩王若联合起事,国无可用之兵,必将分崩离析。”
“其五是分封之后,民心涣散,天下民心尽归诸王……”
魏征不愧是饱学之士,瞅瞅这出口成章。
把分封制分析地头头是道。
马皇后读的书不多,但人家魏征可是渊博的大学士。
李世民连连点头。
当年魏征就是这么说他的,始皇帝嬴政也恢复自信了。
刚才被朱元璋那么一说,嬴政的头脑都不清晰了。
也许是刚复活啊,这也很正常。
“魏大人分析的甚对,甚对额的胃口。”
朱五六也觉得这一番说的太畅快了。
这老小子也不知道听了作何感想。
朱五六看向了朱元璋。
后者脸上一片风轻云淡,简直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老小子,你听了就没触动?”
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何尝不知这些道理?
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 朕何错之有?尔说的这些,朕全然知晓。”
“但不同的朝代,得采用不同的方法。咱分封诸王有鲜明的战略意图。”
“北方九大赛王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链条。老四朱棣镇守北平,宁王朱权驻守大宁,晋王朱棡则是坐镇太原,周王朱橚在开封。”
“这些藩王手握重兵,对外族造成了战略威慑。”
“朕将全国2\/3的精锐,配备在九边藩王麾下,仅燕王朱棣就统领甲士8万,战车6000。”
……
朱元璋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的战略布局。
可他哪里曾想到。
这种军事布局,在权力制衡层面形成了独特的二元结构。
中央朝廷保留行政任免权与财政调配权。藩王手中则掌握着军事指挥权与司法终审权。
看似精密的制衡机制,暗地里却隐藏着权力冲突的隐患。
建文帝当时试图削藩时,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就是这种矛盾的爆发。
如今。
朱元璋远在朱五六建立的大周,九大藩王趁机作乱,就是最好的明证。
魏征虽然不认识朱元璋。
但从其谈吐中,也得知他是一位帝王。
怪不得刚才陛下让他谈对分封制的想法?
原来就是为了批驳这个朱元璋。
有了陛下的暗示,不怕死的魏征自然腰杆挺了起来。
梳理了一遍思路之后。
迅速就抓住了朱元璋的漏洞。
“朱大人是吧?想来过去也是一位帝王。既然汝分封诸王,就该想到诸王权力过大,容易对朝廷产生极大威胁。”
“汝又如何保证自己九子没有谋反之心?”
朱元璋与他争得面红耳赤。
“咱的九子乃是咱精心培养,他九人兄友弟恭,不可能做出以下犯上之事。”
魏征简直呵呵了。
天下的帝王还并非一样,至少李世民就虚心听取意见,全然不像眼前的朱元璋。
“呵呵,无稽之谈,以你对九子的信任,可知人心难测?”
“汝这般无知,也能当上帝王?怕不是谋朝篡位得来的吧?”
魏征的矛头直指朱元璋,开始发飙了。
这货可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道理明明白白摆上来,还固执己见。
这不是无知。
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把管理国家当同儿戏。
朱元璋果然被激怒。
“放屁,咱是造反得来的。”
魏征冷笑了一声。
“那就怪不得了,这跟谋朝篡位没什么区别。贱民民谋反,实为不忠。”
李世民看着魏征的表情,就知道这货要发飙了。
每次,魏征发飙之前都是这个表情。
结果,上来就给朱元璋扣了一顶大帽子。
谋反,那就是对朝廷的不忠诚。
鉴于魏征对朱元璋的事迹了解的不多,朱五六还贴心地给魏征准备了一个小册子。
那上面列举了朱元璋的罪状。
魏征拿过来瞧了之后,脸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他是真想不到,这天下还有如此之人。
“朱元璋,你从实道来,你可曾谋杀亲叔?”
这个亲叔指的就是朱五六。
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