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万民书
温一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章 万民书,濒死夫君放我自由,我送他登基,温一檀,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圣旨肯定了他们的行为,但是还是想告诉他们,以后再遇到这种事要三思而后行,他们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
谢恩起身后,姜笃又说道:“路过武遂城时,城中百姓托末将给您和王妃带了一封万民书。”
听到这话,谢昭二人神情诧异。
万民书?
是他们理解的那个万民书吗?
匆匆整理了一下衣衫后,谢昭和师乐安有些紧张的站直了身体:“有劳姜校尉。”
万民书裹在了红布中,看起来像是婴儿襁褓一般大小。
姜笃用同样郑重的动作和神态,将万民书交到了谢昭手中:“末将姜笃已将万民书完好无损转交给王爷王妃,无愧武遂百姓所托。”
明明不太重的卷轴捧在掌心中像是有千钧重,压得谢昭的声音都开始颤抖了:“多谢姜校尉。”
万民书被谢昭惹人放在了案桌上,二人手指轻颤,轻轻解下了红布上的束绳。
揭开红布后,一卷比普通卷轴大好几圈的卷轴印入眼帘。
普通的卷轴讲究装裱细致,风雅的文人甚至给卷轴的每一个部位都取了对应的名字,每当展开卷轴时,内里的文章或者书画就能优雅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而眼前的卷轴,显然和风雅不沾边,甚至连干净都谈不上。从无数百姓手中滚过的万民书,每一寸绢布都有无数双手触摸过,自然干净不了。
谢昭深吸一口气,紧张地看着师乐安道:“我只在史书上听说过万民书,还从未见过此书,乐安与我一同展开?”
师乐安应了一声,二人抓住了轴头,一起用力将厚厚的卷轴推开。瞬间,绢布做成的卷轴沿着案桌铺开,一张混杂了无数人名和手印的万民书印入了众人的眼帘。
紧靠着轴头的位置,百姓们用端正的字认认真真写道:建元二十六年夏,冀州天降大雨,堤坝冲毁河流改道,武遂城一片汪洋泽国。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绝望等死。
冀州诸侯通宵达旦宴饮作乐,幽州端王率铁骑南下,救万民于水深火热。救治灾民,施粥布药,端王与王妃已超出圣贤所为。
然端王和王妃无诏出封地,为了万民整顿吏治对抗当地诸侯会为他们招来朝廷责骂。万民血书,求天子网开一面,原谅王爷王妃所为。若有天谴,冀州万民愿受雷霆之怒。
字体下面原本是大片的空白,如今这些空白中写满了人名,摁满了手印。百姓中能识文断字的人不多,千姿百怪的字和手印见缝插针奇异地堆叠在一处。
这是谢昭他们见过的最不成样的字,也是众人见过的最震撼的字。近八尺长的卷轴,就连背面都写满了名字。
师乐安的眼眶一点点红了,她的手指轻轻拂过卷轴边缘,看着上面或美或狂野的字。当看到一个大名下方画了一只小狗的脑袋,脑袋旁还摁了个小小的手印时,她扯着唇笑了笑,紧接着两行泪无声地流了下来。
在冀州捞尸时,他们二人没有落泪;顶着幽州内部的压力抽调银钱粮草和物资时,他们没红眼;同冀州诸侯王们闹得不可开交时,他们依然没有退一步。
直到现在,看到百姓们对他们无声的认可,二人终于被上涌的情绪吞没了。
欣喜、感动……甚至还有丝丝的委屈,种种情绪下,师乐安的眼泪失控了。她狼狈的抬手擦拭着面颊上的泪,明明想对着谢昭笑一笑,可是眼泪却无论如何都止不住。
师乐安唇角颤抖,脸上带笑眼中含泪,她说:“阿昭你看,他们记得。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
谢昭红着眼重重点头。
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