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西汉第14位皇帝刘衎,说书人:讲述小故事,公孙苏,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始五年腊月的椒酒,滚过喉头时泛起诡异的甜。王莽捧盏的手稳如祭器,冠冕垂珠遮住了他眼底的寒光——就像四年前他扶我坐上龙椅时,袖口金线绣的云纹也曾掩去掌心的茧。

(咳出血丝浸透谶纬帛书)

太医令说这是虚痨入髓,可为何每回呕血都恰逢《赤伏符》新篇现世?那日我瞥见尚药监在廊角碾碎的药渣里,混着与椒房殿暗格中同样的青礞石——原来未央宫的梁柱早被砒霜浸透,他们却要我信这是天命劫数。

(触碰陪葬玉衣内层的黑斑)

康陵的银缕玉衣裹着十四岁的骸骨,肋骨间凝着鸦青色的阴翳。两千年后有白大褂说是结核病灶,可他们怎懂,当年王莽呈上的《神农本草》里,分明记载着“礜石色如肌理,久服蚀骨”。

(听见竹简上史官的刀笔声)

班固在《汉书》里写“帝崩”二字时,刻痕比别处深三分。倒是白居易看透了这场风雪夜的谋杀,可他不敢说破,只把真相碾成“王莽谦恭未篡时”的墨汁,泼在长安月下的宫墙。

(最后望向铜钱背面的年号)

他们把我的元始铸在“大泉五十”背面,如同把我的命数押进谶纬的赌局。咽气那刻忽然想笑——这天下终究成了王莽的陪葬品,而我的死,不过是新朝丹书上第一道朱批。

(触摸地宫渗水的裂罅)

两千年的阴冷沁入银缕玉衣时,盗墓贼的洛阳铲正捅破康陵封土。他们惊呼天子陵竟不如诸侯恢弘,却不知这松木棺椁的尺寸,早被王莽用建章宫的斗拱丈量过。

(凝视陪葬竹简褪色的字迹)

那些誊满《孝经》的简牍,腐坏处爬出墨色菌斑,像极了我当年咳在诏书上的血渍。考古者的毛刷扫过“衎”字残笔,竟拼凑不出“箕子”原本的卦象——原来连名字都是场精心策划的陪葬。

(耳畔掠过博物馆解说词)

穿西装的学者指着玉衣银丝说:“看,傀儡皇帝的实证。”可他们听不见,每根银线都在复述元始五年的雪夜:王莽用朱砂笔圈定我的谥号“平”,如同圈禁一只折翅的雉鸟。

(望见展览柜玻璃的反光)

我的年号被嵌在“大泉五十”背面,而今躺在防弹玻璃里,与王莽的铜诏版咫尺相望。两千年前他借我的名号染红冠冕,两千年后我们的器物却在此相拥而眠——历史啊,原是场悖谬的合葬。

(风中飘来司马光的评断)

涑水先生墨迹穿越时空:“平帝幼冲,莽得肆其奸。”可那“幼冲”二字洇湿处,是否也藏着对我未能如宣帝诛霍光的叹息?康陵残缺的谒者台基知道,十四岁的指尖曾怎样攥紧未裁的诛莽诏。

(最后抚过旅游手册的封面)

而今我的陵冢成了三级景点,解说词在权谋剧与考古报告中摇摆。唯有地宫深处那截未腐的梧桐枝记得,有个叫刘箕子的孩子,曾想策马丈量黄河到中山国的距离——而非困死在史册某页的注脚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灵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欢乐颂之戏如人生

岁月空冉冉

综影视:翻身做女主

爱吃时蔬焖面的于帝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蓝星文明的星际征程

书荒道无止尽

我的混乱情史:一个男人的自述

落基山上飘过的雪

综影视爽就行了

不爱吃骨头的小灰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