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 集文化的传承,清明上河图史记,竹晴园,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收集来的文物和书籍越来越多,他们又面临着如何妥善保存的问题。他们把自己住的地方腾出了一间屋子,专门用来存放这些宝贝。张逸云找来一些干燥的木板,做成简易的书架,将书籍一本本摆放整齐;对于那些书画,则用布仔细地包裹好,放在干燥的箱子里,还在箱子里放上了一些驱虫的草药。

林婉儿还教孩子们要爱护这些文物,告诉他们这些东西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历史的记忆。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也都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他们知道这些都是先生们辛苦找来的,无比珍贵。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学堂里的孩子们也渐渐有了模样。有的孩子写字越来越工整,能帮着家里写信给远方的亲人了;有的孩子画画很有天赋,画出的作品让张逸云和林婉儿都赞不绝口;还有的孩子通过读书,明白了许多道理,变得更加懂事有礼貌。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张逸云和林婉儿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深知,这些孩子就是北宋未来的希望,只要文化的火种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日后必能长成参天大树,为这片饱受战乱之苦的土地带来繁荣与安宁。

然而,他们的举动也并非一帆风顺。战争随时可能再次席卷而来,物资的匮乏也让办学堂和保存文物变得越发艰难。有时候,连笔墨纸砚都很难凑齐,孩子们只能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食物也时常短缺,张逸云和林婉儿常常饿着肚子,却把仅有的干粮分给孩子们。

而且,还有一些人不理解他们的行为,觉得在这战乱的时候,保命才是最重要的,学那些读书写字、保护什么文物根本没什么用。有个村民就曾对张逸云说:“张先生啊,现在兵荒马乱的,你教孩子们这些,还不如教教他们怎么打仗呢,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天。”张逸云却笑着回答:“兄台,打仗固然重要,可若没了文化,咱们打了胜仗又能如何呢?这文化可是咱们的根呀,没了根,这国家就没了魂呐。”

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质疑,张逸云和林婉儿却从未想过放弃。他们依旧每天早早地来到学堂,用心地教导孩子们;依旧穿梭在废墟中,寻找那些可能遗失的文化瑰宝。

在一次课堂上,张逸云给孩子们讲起了《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他描绘着那画上汴京的繁华景象,讲着画里人们的生活百态,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昌盛的北宋。张逸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幅画就是咱们北宋的骄傲啊,它让咱们知道曾经的日子有多好,咱们现在做的,就是要把这样的美好传承下去,等仗打完了,咱们再把这国家建设得像画上那么繁华。”

林婉儿也在一旁补充道:“还有那些咱们收集来的古书,里面记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等你们长大了,就能从里面学到更多的本事,让咱们北宋变得更强大。”

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向往和坚定,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一份特殊的责任,那就是传承文化,守护这片土地的灵魂。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金的局势也渐渐有了变化,胜利的曙光似乎在远方若隐若现。而张逸云和林婉儿所做的一切,也在这边境地区悄然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有的村民主动帮忙寻找文物,有的则送自家的孩子来学堂学习。

这小小的学堂,以及那一屋子精心保存的文物和书籍,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也让文化的火种在这战火纷飞的边境,顽强地燃烧着,等待着有朝一日,能燃遍整个北宋大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让北宋再次焕发出那属于文化大国的辉煌与荣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明末的王朴

云上朱雀1

逆徒,你还要忤逆为师多少次?

暮霭烟尘

骑砍:从破落农庄开始

麦香屯少年

杜克流:从希腊开始

丑兔

神陨重生

天机墨客

秦天师,你究竟有几个好哥哥

惠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