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集颠沛流离,清明上河图史记,竹晴园,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明上河图史记》第十八集:颠沛流离

北宋徽宗年间,汴京在金兵的铁蹄践踏下已不复往昔的繁华,处处弥漫着战火与硝烟过后的破败气息。而张择端,这位心怀家国与艺术理想的画师,为了保护凝聚自己心血的《清明上河图》,踏上了漫长且充满艰难困苦的逃亡之路。

张择端背着行囊,小心翼翼地将藏好的《清明上河图》贴身带着,一路朝着远离汴京的方向奔去。起初,他随着慌乱的人群一同前行,耳边充斥着人们的哭喊、哀叹,还有那不绝于耳的马蹄声和喊杀声。每走一段路,回望一眼那渐渐模糊的汴京轮廓,他的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悲痛与无奈,那座承载了无数美好回忆、见证了他创作历程的城市,如今却在战火中摇摇欲坠。

一路上,张择端风餐露宿,身上的盘缠没几日便所剩无几。他本就不是善于经营钱财的人,以往一心扑在绘画上,如今为了生计,只能省吃俭用。饿了,便去路边的野地里寻些野菜充饥,运气好的时候,遇到好心的农户,会施舍给他几个粗粮饼子。渴了,就找那山间的溪流或者村中的井水,捧起一捧水便往嘴里送,全然顾不上水的清浊。

夜晚来临,更是难熬。有时能借宿在荒废的庙宇之中,靠着那破旧的佛像,勉强寻得一丝庇护,可那庙宇中阴森寒冷,老鼠在角落里窜来窜去,时不时还会发出奇怪的声响,让人难以入眠。更多的时候,他只能在野外的树林里或者山坡上,找一处相对隐蔽的地方,铺上些干草,裹着单薄的衣裳入睡。蚊虫的叮咬、夜间的寒露,让他常常在睡梦中冻醒,醒来后望着满天繁星,满心都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清明上河图》安危的担忧。

有一次,张择端路过一个小村庄,本想进村去寻些吃食和打听下前方的路况。可刚到村口,就遇到一群金兵在挨家挨户地搜刮财物。村民们惊恐地四处躲藏,张择端也赶忙躲进了村边的一个柴堆后面。他大气都不敢出,紧紧地捂着藏着《清明上河图》的地方,听着金兵的叫骂声和村民们的哀求声,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祈祷这场灾祸快点过去。待金兵离开后,他才从柴堆后出来,看着一片狼藉的村庄,帮着村民们收拾残局,村民们感激他,拿出仅有的一点干粮分给了他。

在这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张择端虽居无定所、生活艰难,可他从未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保护《清明上河图》并将它带回汴京。他深知这幅画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心血,更是北宋那段繁华岁月的见证,它是属于整个汴京、整个北宋的瑰宝,绝不能让它毁于战火或是落入金兵之手。

也是在这逃亡途中,张择端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张择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山洞,本想进去躲雨,却发现里面已经有几个人。起初大家都有些警惕,互相打量着对方。待张择端说明自己是画师,因躲避金兵而逃亡时,其中一个名叫李逸的书生模样的人站了出来,他感慨地说:“我等亦是不愿见这山河破碎,又不忍见我大宋诸多珍宝被金兵掠夺,故而逃离。”

原来,李逸本是汴京城里的一个书生,家中有些藏书典籍,他不忍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被金兵烧毁,便冒险带着它们出逃。还有一位叫王虎的壮汉,曾是汴京城里的镖师,一身武艺,本想着在战乱中能保护些百姓,可无奈金兵势大,只能先保全自身,日后再寻机会报效家国。另外还有个叫赵三娘的女子,她本是个绣娘,擅长刺绣,平日里就对那些精美的字画十分喜爱,她出逃时也带了些自己收藏的小物件,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再看到汴京恢复往日的繁华,让这些美好的东西能重见天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明末的王朴

云上朱雀1

逆徒,你还要忤逆为师多少次?

暮霭烟尘

骑砍:从破落农庄开始

麦香屯少年

特种兵:悟性逆天,未婚妻叶寸心

混元大罗

杜克流:从希腊开始

丑兔

神陨重生

天机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