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花师身位名师的水准,儒门教化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导人向善,培养弟子。 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过程过于潜移默化,在李悠打算自己收徒的时候,却忽略掉了。只关注了弟子的资质和潜力,少掉了重要的心性考察环节。现在想来,公学的炼气期可不就是心性的考察期么。 果然要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断进步完善自己。 所以李悠离开前,把那部《五常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