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岁考,侯府乳奴(一)古言,姜禾,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作诗也比以前快了很多。

写完所有的题目,沈淮习惯性的从头检查,确定无误后,交卷离开考场。

岁末考没有糊名。

沈淮的卷子刚交上去,很快便落到教谕手中。

作为小三元,教谕还是很关注沈淮的。

越看答案后,满意的点点头,然后递交给旁边的教谕,几个教谕看过之后,都在上面做了标记。

满意画圈,一般般画月亮,不满意画一竖。

沈淮的卷子标记了好几个圈。

当卷子的一竖标记,超过三个,就被淘汰。

答题的好坏,也是按标记多寡来排名的。

如果标记一样,就从字体、立意这些来判断高低。

第一场,沈淮顺利通过。

陶行简、林致远、凌少崇、梁岸、赵云堂、秦靖西几人也通过了。

甲班全部通过,丙班和乙班有七成通过。

没通过的学子,反应不一。

有的人嗷嗷叫,有的人不是很在意,也有人懊恼平时不努力。

第二场考的是五经。

题目是从《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中,各出一段文字,并解读分析。

另外,还会有诏、判、表、诰相关题目。

‘诏’是指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并以诏书的格式和语气来撰写一篇议论文,整体要体现出诏书的威严和庄重。

这里,不能从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从上位者的角度出发,针对当下问题进行说明和指示。

‘判’是判词,是官员根据案件和律法规定做出的裁决文书。

题目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以判官的身份,对案件进行分析和判断,这里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还要符合道德准则。

这里不仅考验逻辑思维,还有考生对律法的熟悉程度。

沈淮进县学时间不长,对律典只有三分熟,好在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他之前看过,有印象。

‘表’是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书。

出题方式依旧是提供情景案例,让考生以臣子的身份,向皇帝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作为臣子,首先得表忠心,其次让皇帝看到你的才华和政治见解。

所以条理要清晰,言语要文雅。

‘诰’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训诫和命令,后来演变成帝王任命或者封赠的文书。

题目要求,考生以帝王的口吻,对某个官员的妻子进行封诰。

这种封诰,跟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差不多,但格式和形式上更为严格和规范。

题目不算难,但想要脱颖而出,不容易。

所以,沈淮要花更多的心思。

第二场考试,难度不大。

恰恰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更不好出头。

淘汰人数也比第一场多。

第三场考五道时务策。

难度直线上升,也是最能看出考生水平的。

涉及到时政。

若是考生不关注这方面或者是没门路收集信息的,连审题都审不明白,更别说下笔了,直接淘汰。

知道题目的,需要对事件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方法大家都知道,但要怎么破题,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因为大家都是读书郎,接触的人、事、物不多,对待事情的看法不是流于表面就是没有看法。

光是分析,就分析不准,更别提给出解决方案了。

所以这一场,能答出的来屈指可数。

可以说,大家的短板,在第三场策论中,一目了然。

沈淮能答出来,主要是占了前世的便宜。

他学过历史政治,对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变迁有一定的了解,而策论题主要也是针对这些方面来考的。

所以更能客观的审视题目,清晰的阐述观点,也能跳出时代的局限思维。

大方向有了,再结合实际,多少能给出一些相应的方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词造句需要准确表达,给出的细节也要符合当下背景,若是脱离实际,很容易给人一种‘你吹牛’的印象。

不过,这也考验阅卷人的水平。

三场考完,大家的精气神好像被抽干了一般。

“我终于明白,为何许仪章和方启贤为何没考中了。”回到宿舍,陶行简有气无力的倒在床榻上,“月考和岁末考的难度,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沈淮喝了口水,“乡试更难。”

陶行简听言,立马坐直了身子,“师弟,你看过乡试的真题了吗?”

沈淮点点头。

方启贤回来没多久,便默写题目给林致远,林致远看完传给他的。

“我没看。”陶行简哀嚎,“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听许仪章的。”

沈淮好奇,“他跟你说了什么?”

“他说以我现在的水平,去看乡试真题也看不懂,只会徒增烦恼,让我在县学待两年后在尝试去做乡试的真题。”

陶行简想到这些,便捶胸顿足起来,“许仪章坑我。”

沈淮无语道,“这种话你也信?”

“是我傻。”

“确实傻!”

陶行简嚎得更大声了。

“陶兄这是怎么了?”林致远和梁岸进来,看到陶行简捶胸顿足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

在两人的印象中,陶行简平时挺淡定的一个人,没想到也有这么一面。

陶行简面色一僵,很快恢复平时的模样。

“没事。”他故作镇定。

可惜被沈淮无情揭穿。

林致远和梁岸知道后,没忍住,直接笑了出来。

陶行简哀怨的看着沈淮。

沈淮两手一摊,美曰其名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陶行简:“……”

看着陶行简蚌住的样子,林致远和梁岸笑得更大声了。

陶行简破罐子摔破,当场摆烂。

“好了陶兄,我们不笑就是。”林致远压住嘴角,然后转头请教沈淮问题,“表弟,策论题二,我完全没有方向,你是怎么破题的?”

梁岸接着说道,“沈兄,我们知晓你擅长策论,所以才过来请教的。”

“其实,我并无多大把握。”沈淮有所保留,“律典我看的不多,堪堪答了三百字,策论题更是把握不大。

尤其是涉及税制和边关屯田这两道题,更是言之无物。

与其误导你们,不如等成绩出来,在看看教谕如何分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妈妈说她结扎了干了没事

山里的汉子

单亲父女的云雨生活小说

鲁镇闲人

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H

凌轻诺

老公在洗澡我被公干日本

xRed

耕耘小侄女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摸鱼老蛤

扶着少夫人被老爷C

夙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