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真没办法反驳
宪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真没办法反驳,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宪锐,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番话令扶苏大为震撼,最后一句更让他如沐清风,热血沸腾。
只见扶苏猛然起身,高声宣誓:“我愿追随吾师,为天地立心,为众生立命,延续古圣之遗学,开创万代太平盛景!”
他的身上透出一股王霸气息,一往无前!
嬴政在扶苏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不禁激动难当。
转身对蒙毅厉声道:“为何这样的天才要关在天牢?去给我彻查此事。”
蒙毅额头冒出冷汗答道:“陛下息怒,臣立刻去办。”
他再一次感到后悔不该跟着皇帝前来此地……
“别激动了,先坐下再说吧。”
看着依然兴奋不已的扶苏,江辰轻摆手道。
扶苏擦了擦鼻子,又乖乖跪坐。
但他看向江辰的目光更加崇敬了。
“咱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吧——民族的生存关键在于力量和勇气。”
当你还不足够强大的时候,别人不会理会你的道理,只会以武力压制你,夺走你拥有的一切。
这个时候,所谓的儒家经典、六经、论语以及孔孟之道,都显得毫无意义。
只有当你的力量足以让他人无法与你对抗时,别人才会愿意倾听并接受你的道理。
因此,你说儒家思想无法教化匈奴,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匈奴是可以被教化的,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方法。
这是我们《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关系论》第二课的主题。
什么是农耕民族?什么是游牧民族?
对于聪明的扶苏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
他立刻作答:
“老师,顾名思义,农耕民族是以农耕为主的族群,而游牧民族则是以放牧为主的族群。”
“这种程度的回答谁都知道。”
江辰不耐烦地看了他一眼。
扶苏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保持沉默,静静地等待老师的进一步讲解。
江辰调整了一下躺姿,继续说道:“你刚才的回答太过表面。”
他接着问:“何为农耕民族?”
“我们要从远古说起。
远古人获取食物的方法是什么?”
稍加思索,扶苏回答道:“采集果实, ** 野兽,以及捕鱼等。”
“不错。”
江辰点点头,“远古人类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存,即采集经济。
然而这种方式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只能勉强养活少数人,难以支持群体的发展壮大。”
“在生产方式第一次变革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你了解这一次变革是指什么吗?”
这个问题比之前要难得多,即使扶苏学识渊博,也没有见过相关记载。
密室内,秦始皇嬴政也转头问身旁的大将蒙毅:“蒙将军可知?”
蒙毅心想着,陛下啊,我家三代都是秦之猛将,并不懂这些深奥的概念,只知兵书武略。
但这话不能说出口,只好无奈摇头回应:“陛下,臣不知。”
嬴政并未责怪蒙毅,他自己也不知晓答案。
此刻,他也很想搞明白。
思考片刻,扶苏终于放弃道:“学生不明,恳请老师赐教。”
江辰坦然地表示:“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这类知识鲜有人关注,即便出现在史书中也没人关心。
而第一次生产方式变革正是刀耕火种的出现。”
他解释说:“人们从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转向通过劳动种植和收获,生产力得以显着提升。
试想,自刀耕火种发明以来,这一片大地上的居民数量不是迅速增长了吗?”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扶苏慎重点头:“确实,自人们开始采用刀耕火种以后,人口确实在一段时期内急速增长。”
“这如此简单的答案,学生竟没有想到,真是愧对江师您的教诲。”
另一旁的嬴政和蒙毅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
两人心中都想着:我们是否也应该感到惭愧呢?
但幸亏接下来江辰的话让他们松了一口气:“我之前已经提过,这种事一般人不会太在意,你不知道情有可原。”
他轻轻挥了挥手,说道,“咱们继续吧。”
“自从有了刀耕火种以后,人们开始在田地附近安居乐业,因为耕种离不开土地。
随着食物的增加,人口也随之增长,逐渐形成了村落、城镇和邦国,并一直发展到如今的大秦帝国。
大秦的郡县,炎黄子孙至今仍然依赖农耕获得粮食,固定的土地和居所让他们养成了‘安土重迁’的思想。”
“这就是农耕民族,靠自给自足生活。
除非遇到巨大灾难,他们是不会轻易离开故土的,因为离开就等于放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田地,就如同浮萍一般无所依附。”
“你们明白了没有?”
扶苏、嬴政和蒙毅连声点头,与此同时传来一阵沉闷的声音:“老师,俺懂了。”
江辰嘴角微微抽搐,扭头一看,只见那名黑熊囚犯早已把鸡骨头啃光了,现在正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
“你说谁是你的老师?”
“您啊,除了您,还有谁教俺这么多道理呢?”
江辰一时无言以对,暗忖道:这人说的还挺有道理,真没办法反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