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回 开封府总管参包相 南清宫太后认狄妃,白话三侠五义,清风随竹影,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太后自从眼睛重见光明之后,日子过得舒心惬意。李诰命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每日对太后百般劝慰,事事都顺着太后心意安排,让太后的饮食起居无一不合心意。这一番悉心照料,把老太后哄得心里乐开了花,原本憔悴的面容也渐渐焕发出光彩,精神头也越来越好,和之前在破窑时那落魄模样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仿佛换了一个人。
这日,包兴回来禀报:“老爷在大相国寺住宿,明日面圣。”诰命一听,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十分悬心。她满心担忧,就怕包公见了圣上,提起庞昱之事时,因为奏对太过耿直,触怒了圣上,所以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怎么也放不下心来。
谁知道第二天,包公入朝拜见天子,把所有事情都如实奏明。天子对包公办事正直极为夸赞,给予了深深的嘉赏,还钦赐了五爪蟒袍一袭、攒珠宝带一条、四喜白玉班指一个、珊瑚豆大荷包一对。包公连忙谢恩。早朝结束后,包公才回到开封府。府里的差役人等都纷纷上前叩安。包公急忙退入内衙,依旧穿着朝服。诰命迎了出来,两人见面行礼后,包公对夫人说道:“我想去参见太后,有劳夫人代为启奏。”夫人领命,心里早就料到老爷要去参见太后,所以提前就吩咐仆妇丫鬟不准跟随,随后带着包公来到佛堂静室。
夫人在前,包公在后,来到明间,包公便停下脚步。夫人掀起门帘走进屋内,跪地奏道:“启禀太后,如今龙图阁大学士兼理开封府臣包拯,差事完成后回京,特来参拜凤驾。”太后听了,便问:“我儿在哪里?”夫人奏道:“现在外间屋内。”太后吩咐:“快宣他进来。”夫人掀开门帘,只见包公早已跪倒在地,口称:“臣包拯参见娘娘,愿娘娘千岁,千千岁。臣的居所简陋,委屈娘娘驾临,还请娘娘宽恕。”说完,便趴在地上。太后吩咐:“我儿抬起头来。”包公端正地跪起。太后之前只是听闻包公的声音,如今才第一次见到他本人。只见包公脸庞方正,耳朵大而有福,嘴巴宽阔,微微留着胡须,一张脸黑漆漆的,却满面生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他天生一副福相,面容威严,即便跪在地上,身形看起来也比常人高大。真可谓是“丹心耿耿冲霄汉,黑面沉沉镇鬼神”。太后看罢,心中十分欢喜,暗自觉得仁宗有福气,才能得到这样的能臣。可转念又想到自己所遭受的沉冤,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夺眶而出,哭着说道:“哀家多亏了你夫妇二人这般尽心。哀家的事情,就全靠包卿你了。”包公叩头,奏道:“娘娘不必忧虑,微臣会相机行事,必定会秉持公正,铲除奸佞,以维护国家的典章制度。”太后一边擦拭眼泪,一边点头,说道:“卿家平身,去歇息吧。”包公谢恩,恭敬地退出。诰命仍旧把软帘放下,又劝慰了娘娘一番。外面的丫鬟见包公退出,才敢进来伺候。娘娘又对诰命说:“媳妇呀,你家老爷刚回来,你也去陪陪他吧,不必在这儿伺候我了。”娘娘这话本是出于一片爱惜之心,可谁知道,诰命听了却觉得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得像熟透的苹果,连娘娘也被她逗笑了。丫鬟掀起门帘,夫人只好退出,回到卧室。
只见外面正在搬运行李,仆妇丫鬟们在一旁接收。诰命来到屋内,看到包公正在那里喝茶,包公放下茶杯,站起身来,笑着说:“有劳夫人传宣,这差事算是办完了。”夫人也笑了,问候包公一路鞍马劳顿。两人互相寒暄了一番,才坐下来。夫人便询问一路的情况,说道:“为了庞昱那件事,妾身可好生担心。”又悄悄地问是如何认了娘娘的。包公大致述说一番,夫人也不敢细问。接着便传饭,夫妻二人同桌而食。吃完饭,喝了茶,又闲谈了几句。
之后,包公到书房料理公事。包兴来回禀:“草州桥的衙役回去,请示老爷有什么分派?”包公便问:“在天齐庙所要衣服簪环,开了多少银子?就叫他带回。叫公孙先生写一封回书道谢。”因为老爷今天才刚回来,所有的事情暂且还没来得及回复。老爷也有些劳累疲乏,便回后面歇息去了。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老爷正在卧室梳洗,忽然听到包兴在廊下轻轻咳了一声。包公便问:“什么事?”包兴隔着窗户禀道:“南清宫宁总管特来给老爷请安,说有话要面见。”包公向来不与内官结交,如今见宁总管突然亲自前来,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他要见我做什么?你回复他,就说我正在办理公事,不能接见。如果有要事,等明天在朝房再见吧。”包兴刚要转身,就听到夫人说:“且慢!”包兴只得站住,却听不见里面说些什么。过了好一会儿,只听到包公道:“夫人说的也是。”便叫包兴:“把他让到书房待茶,说我梳洗完毕,马上就出来迎接。”包兴转身出去了。
你知道夫人刚才和包公悄悄商量了些什么吗?其实正是为了太后的事情。夫人说:“南清宫现在有狄娘娘。也不知道宁总管前来,是为了什么事呢?老爷何不见见他,问问来历。倘若有机会,让娘娘能和狄后见上一面,到时候就好商量了。”包公这才答应,连忙梳洗穿戴整齐,前往书房。
单说包兴奉命去请宁总管,说:“我们老爷正在梳洗,还请稍等片刻,便会来相见。请太辅到书房稍坐。”老宁听到“相见”二字,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道:“有劳管家引路。我说咱家既然来了,大人肯定会赏脸的。咱们向来交情不错,哪有不见的道理呢。”说着说着,就来到了书房。李才连忙跑出来掀起门帘。宁总管走进书房,看到里面的陈设没有一点奢华俗气的样子,只是简单地点缀了一些物品,不禁连连称赞羡慕。包兴连忙点茶让座,自己在下首相陪。宁总管知道包兴是大人的亲信,而且在朝中也时常见面,所以也不敢小瞧他。
两人正在交谈之际,忽然听到外面老爷问道:“请进来没有?”李才回道:“已经请进来了。”包兴连忙迎出去,掀起帘子,包公走进屋。只见宁总管早已站起身来相迎,说道:“咱家特来给大人请安。大人一路辛苦,劳顿疲乏。原本昨天就想来,只是怕大人舟车劳顿,身子乏累,所以今天早上才来,就怕大人饭后有事。大人可歇过乏来了?”说完,便倒地行了一揖。包公连忙还礼,说道:“多承蒙太辅惦记。我没能去拜访,反倒让您先劳驾前来,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说完让座,重新点茶。包公接着说道:“太辅前来,不知有什么指教?还望明示。”宁总管笑嘻嘻地说:“咱家这次来,不是为了什么官事。只因六合王爷十分敬重大人忠正贤能,时常在狄娘娘跟前提起。娘娘听了,也非常欢喜。最近大人为了庞昱一事,先斩后奏,更显得赤心为国,不畏权奸。我们王爷下朝后,就把这件事奏明了娘娘,把娘娘高兴坏了,说:‘这才是匡扶社稷的治世贤臣呢!’还教导了王爷一番,说我们王爷年轻,总要跟着大人学习,做一个清心正直的贤王,才不辜负圣上的洪恩。我们王爷也十分羡慕大人呢,只是没有合适的理由,又不能随便亲近。咱家一想,眼下就是娘娘的千秋华诞,大人何不准备一份薄礼前去庆寿?这样一来,大家可以亲近亲近,一来不辜负娘娘一番喜爱之心,二来我们王爷也可以借此机会跟着大人学习些见识,这岂不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呢?所以今天我特地来送这个信。”包公听了,暗自思量:“我本不与朝内权贵结交,无奈眼下有太后的事情。当今皇上只知道狄后是生母,哪里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遭受了如此大的冤屈。不如将计就计,如此这般行事,倘若有机会,倒能省去许多波折。再者,六合王也是一位贤王,就算和他结交,也不会辱没了我。”想罢,便问道:“但不知娘娘的圣诞是在什么时候?”宁总管道:“就是明天是寿诞,后天是生辰。不然,我们怎么跟赶鸭子上架似的这么着急呢?因为时间紧迫,所以特地来送信。”包公道:“多承蒙太辅指教,还这么挂心,我怎敢不从命。还有一事,我想娘娘圣诞,我们外官是不能当面叩拜的。现在家母在署中,明天先送礼,后天正日子,家母想要亲自前往,这样岂不是更亲近些?不知道可不可以?”宁总管听了,说道:“哎哟!老太太来了?这样更好,咱家回去,就在娘娘面前奏明。”包公致谢道:“又要麻烦太辅了。”老宁道:“好说,好说!既然如此,咱家就回去了。先替我在老太太面前请安。等后天我在宫内,再接待她老人家。”包公又托付了一回:“家母到宫时,还望多多照拂。”宁总管笑道:“这还用大人吩咐?对老人家,咱家肯定会尽心的,咱们交情在这儿呢。不用送,请留步吧。”包公把宁总管送到仪门。宁总管再三阻拦,才作别离去。
包公进内室,见到夫人,把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让夫人把刚才的事情,悄悄地奏明太后。夫人领命,前往静室去了。包公又来到书房,吩咐包兴准备一份寿礼,明天送往南清宫;又叮嘱他要好好对待范宗华,事情办完后自然会有安排,千万不能把事情的底细泄露给他。包兴也深知此事重大,别说范宗华,就连公孙先生、王、马、张、赵等人,也都被他瞒得严严实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