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阅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4章 自然灾害,星空的奇异之旅,重复阅读,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几十天的时间过去,新城市已经建立完成,大量的雷猿进驻其中。农田的粮食也收获一批。第二批也播种下去。有鱼、有肉、有粮食,雷猿现在食物充足,更是频繁繁衍。
雷猿出生后就开始快速成长,2个月的时间,小雷猿就长成人类婴儿1岁大小。同时小雷猿也具备父母的一切能力。同时还更加聪明,跟人类相比要优秀很多。
雷猿开始自然繁衍之后,雷猿的数量开始快速增加,再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小雷猿的数量越来越多。唯一的问题就是自然繁衍的雷猿不具备那么多知识。
眼看飞行器越来越多,雷猿也分散在行星各处,李月也离开1号星,转而去2号星。飞行器也被带到2号星。原本通过航行才能在岛屿间移动,此时却可以通过飞行器更快的发现新的岛屿。
随着飞行器的飞行,一座接一座岛屿上都留下雷猿的痕迹。而玻璃船则继续在海底巡视,寻找合适的矿藏。如果发现有矿藏就建立一个海底城来采矿。
后续建立的传送门确不会再有传送门,传送门好用却也不能无节制的浪费。新的海底城得到的矿藏可以通过绳索快速拉出海面。海底城上方的海面上有玻璃船负责运输物资。
玻璃船也进行扩大,只要不断扩大面积,保证密度比水小,玻璃船就可以始终浮在地面上。而海底城对应的海面上,很快就浮起一座玻璃岛。
玻璃岛就是更大的空心玻璃。空心玻璃可以减小玻璃的密度。空心玻璃岛可以更好的转运海底挖出的矿物。随着矿物越来越多,运输矿物的船就会送到附近的岛屿。
岛屿只是中转站。此时2号星上也发现一座巨型岛屿。巨型岛屿的面积有几百平方公里,上面还有煤矿。所有海底发现的矿物都会被送到巨型岛屿上。
有了矿物和煤炭,工业也很快在2号星上发展起来。逐渐的两颗行星都具备了工业能力。由于同根同源,又是同宗同种,两颗行星所有的产出和原料都可以互通。
随着新的岛屿被占据,逐渐也到了半球的边缘。冰半球和温半球,自转和公转被潮汐锁定的情况下,日照面积几乎不变。结果事实证明锁定并不牢靠。
每10天都会偏转1度,3年就会转一圈。当李月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立刻下令在岛屿下方发掘地下空间,并联通海底城。同时派遣玻璃船潜入冰封半球去查看海水冰冻情况。
经过查看,李月发现,千米海底不会冰冻,3年的冰封期还不足以彻底把海水冰封。不过岛屿上的设施可挺不过3年的冰封期,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东西都藏入地下。
原本都在岛屿上俺家的雷猿们,立刻忙碌起来。海底城虽然能住下,可岛屿上的东西也都有用处。而且李月也不想完全放弃岛屿上的领土。她还是想让雷猿住在岛屿地下。
有了这种冰封的潜在威胁,海底城在李月的命令下开始开辟通讯渠道。全部挖掘地底隧道难度太大,唯一合理的交流方式就是玻璃船。同时还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立灯塔。
巨型岛屿上有煤矿,还是冶炼基地,如果冰封起来,2号星的工业之火就会被彻底熄灭。好在冶炼本身就是高温,只要稍微搬入地下,距离地表近一些也不会受到冰封影响。
冰封开始的时候,海面上运输矿石已经行不通。不过海底依然有活水,可以建造码头,装卸物资。从巨型岛屿上打洞到千米的海底对于雷猿来说不算难事。
有星巢的技术支持,巨型货梯很容易就建造起来。煤炭也可以在巨型岛屿上就近取材。冶炼设备全部搬入50米的地下。利用50米厚的大地来抵御严寒。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冰封到来的速度并不快。李月在得知情况后,就开始下令按照冰封时期面对的情况进行工作。所有的运输任务都会在海底,所有雷猿都在海底城河地下活动。
1号雷猿星也不是一帆风顺,很快就有了高温警报。原来之前刚发现行星的时候是行星的冬天,夏季到来之后,行星表面的温度会上升到50度。人类肯定无法生存。
雷猿倒是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但是植物不行。农场的植物只能种植两季,这就需要仓库存储过夏的粮食。地下城的构思也成了之后的发展方向。
毕竟50度的高温,粮食也更难保持。地下足够凉爽,粮食存储在地下城自然毫无问题。地下城和地下城之间,也同样用地道进行连接。跟冰封的海面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