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2章 带火齐民要术,侯府乳奴(一)古言,姜禾,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继业啊,修建祠堂和修订族谱都是大事,今儿呢,天色也不早了,我们便就先回去了。”有个老叔公颤颤巍巍的起身,“明日我们在通知族里,询问大家的意见。
要是大家都同意,我们再商量后面的事。”
“叔公说的是。”沈继业伸手扶人,“兹事体大,我们慢慢来,不急不急。”
老叔公经过沈淮身旁,脚步一顿,他握住沈淮的手,说道,“三郎,你是沈氏最出息的儿郎,我们都为你骄傲。”
身后的其他人听言,纷纷点头赞同。
“谢谢叔公夸奖,晚辈会继续努力的。”沈淮微笑,“您慢些,别磕着了。”
“三郎啊,族里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们几个老家伙会给你处理好的,你在县学只管好好念书,我们都盼着你将来有更大的出息呢,绝对不会拖你后腿,放心啊。”
“叔公言重了,晚辈身为沈氏子孙,自当为家族争光。”
“有你这话,我们就放心了。”
几位叔公都是上了年纪的,沈淮亲自护送他们到门口,并让沈杨和沈林打上灯笼。
“三郎这孩子,做事挺细心的。”走到半路的一位叔公赞道,“考中秀才,进了县志,也能稳住。”
“都说三岁看老,三郎打小就跟别人不一样,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很有条理,又懂礼数,长大了果真不凡。”
“还是七刀会教孩子啊。”感叹之余,叔公将话题转到沈杨的身上,“杨小子,你也加把劲,争取早日考上功名。”
沈杨瞬间压力很大,“叔公,您不说我爹和我娘也会盯着我的。”
“叔公放心,我会盯着他的。”沈继亮开口,“要是这小子敢偷懒,我绝不饶他。”
“你有分寸就行,别像前几年那样,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叔公好心道,“杨小子大了,给他留点面子。
读书的事情,咱们帮不上忙,让他们兄弟几个多交流就是。”
“瞧叔公说的,我跟孩子他娘好几年都没骂过孩子了。”
自打前几年沈继亮被小魏夫子约谈,他和妻子就很少打、骂沈杨了,而且沈杨辍学将近两年,比之前懂事了很多。
重返学堂后,不用夫子监督,不用家长叮嘱,他每天都很自觉学习,而且比之前更加努力。
尤其是沈淮考中秀才后,沈杨更加勤奋,连带沈林都跟着一起卷。
对于这些,沈淮不得而知。
此时,沈月正在问他,“三郎,考上秀才就能上县志吗?”
“大姐,县志主要是记载县里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意义非凡的事情。”沈淮说道,“我能被载入县志,是因为我是青萍县第一个连中小三元的人。
就像杨大人,他是青萍县第一个乡试解元,所以他也被载入县志。”
“原来如此。”沈月明白的点点头,“我还以为考中秀才就能上县志呢,没想到要求这么高。”
“县志可以传承千百年,自然有一定的要求。”沈淮指着县志上的内容,“大姐你看,我们家的黄芽菜和腐乳也在县志里呢。”
沈月十分兴奋,“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
“什么鸡犬,那是我们家的金疙瘩。”黄氏笑着拍了一下沈月的肩,“要不是宴席那天,三郎主动跟知县说起这事,恐怕黄芽菜和腐乳就被遗忘了。”
说起这个,沈淮想起了诗文的事情。
“娘,宴席那天,有人跟你们要我的笔墨吗?”
不等黄氏开口,林氏就先出声,“有个姓刘的主事过来跟我聊天,说他很喜欢你的诗文,能不能拿给他看一看。
我当时高兴,就叫静丫头去你房间拿给他了。
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
原来如此。
疑惑解开,沈淮高兴道,“奶奶,我连中小三元的事不仅被载入县志,我的诗文还被县学收录进藏书阁。”
无心插柳,成就好事。
“太好了。”林氏满脸兴奋,“能进藏书阁,说明你的诗写得好,那个主事没骗我。”
黄氏激动附和,“对对对,主事有眼光。”
沈淮却觉得,知县和刘主事早有成算。
“三郎,你要扬名整个青萍啦。”沈杏双眸发亮,“要是魏舅舅知晓此事,定会大力宣扬的,说不定你的名字很快就能传到番邦那边。”
光是想着,沈杏就浑身血液沸腾。
名气越大,那么家里的腐乳就卖的越多,她们的零花钱也越多。
“树大招风,顺其自然就好。”沈淮笑笑,随即转移了话题,“对了娘,你们有去江湾村收果吗?”
“我跟你奶奶去看了,江湾村的柚子个头大水又多,全部收的话,家里没那么多地方,所以先交了定金,等坛子到了,再过去收果。
还有柿子,杏花村那边也种了不少。
那边也交了定金,等月底柿子熟些了再过去。”
林氏看了过来,“最近有不少人问我们家的梨花白,这酒我们家存量不多,便给他们介绍了其他的,他们试过之后,觉得味道不错,便一整坛拿走了。
上次魏家进货的时候,各拿了一坛。
现在福满楼也在用我们的酒。
三郎,这些酒得知县赐名,大家都闻着风声找来,而且大家都是老熟客,一点不出手也不好。”
“既然大家喜欢,我们就多做点呗。”沈淮说,“现在做柚子酒和柿子酒,开春便能卖,不如趁着现在时间还早,在去别村看看。”
寻常的水果,拿去镇上是很难卖出去的。
集日摆摊卖柚子卖柿子的果农,守着小摊一天,也卖不出一筐,而且价格还很廉价。
家里种得多的,果子烂树上是常有的事。
“明天让沈河去小河村问问。”林氏说,“最近订单多,又请了十个妇人过来帮忙,其中有三人是沈杨娘那边的嫂子和侄女。
收果的时候,在请几个青壮过去帮忙搬运。”
“嗯,奶奶和娘看着安排。”似乎想起什么,沈淮看向沈继业,“爹,知县留的墨宝,你请人裱装了没?”
“已经送去师傅那里了。”沈继业说,“新房的庭院已经铺好石板了,改天得空,你过去看看要种什么花植。”
“花植不急,先布置书房。”沈淮想了想,“后天上去,我在过去看看,要是县城有现卖的花草,可以先买几盆过去装饰。”
…
县学一个月休沐两次,每次连休两天,主要是照顾家远的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