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夏考,侯府乳奴(一)古言,姜禾,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跟沈淮上次写的真题一样,但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所以答案也天差地别。
“这就是法大还是孝大的问题了。”沈淮开口,“子告父,在世人看来,就是不孝,可若是为了国家大义挺身而出,那么他就是忠肝义胆之辈。
先有国后有家,家国面前,个人之孝在后,梁兄觉得呢?”
梁岸却认为,“可他连亲爹都能告,这种人真的靠谱吗?”
“自古以来,不乏大义灭亲之人,像真题上出现的人,同样是惊才绝艳之辈。”
赵云堂问,“这样的人,还会被朝廷重用吗?”
沈淮两手一摊,“我也不知道。”
子告父,口碑肯定是两极分化的。
至于是否还被朝廷重用,看皇帝的态度。
“原来你们在这啊。”林致远和苏郁白从另一头走来,“表弟,我和郁白兄正要去找你呢。”
沈淮看过去,“找我讨论题目?”
“考都考完了,还讨论做甚?”苏郁白直接摆手,“夏考结束,县学会放二十天的假,我是过来约你去打猎的。”
沈淮想了想,“我可能要回家几天才上来。”
“没事,我也要躺几天,放松放松,等你上来了,我们在去也不迟。”苏郁白说着,将手搭到林致远的身上,“不过,我跟林兄还约了去郡城,你要是上来的早,我们就一起去。”
沈淮问,“你们打算去几天?”
林致远笑道,“县城待腻了,换个地方待几天,路程来回就去了两天,怎么也要在郡城待三天以上,不然没什么玩头。”
“那表哥记得去金麟阁,给我带两本诗文回来。”
“哈哈,就知道你好这口,放心,一定给你带。”
几人有说有笑。
走出校场时,陶行简、顾舟、赵勋几人从前面走来。
“沈兄、林兄、梁兄,夏考结束,我们几个正要出去搓一顿放松放松呢,你们几个要不要一起?”赵勋主动问。
梁岸和林致远看向沈淮,“你去吗?”
沈淮觉得这个可以有,点头道,“那就去呗。”
几人去了常来酒楼。
点了一桌菜,两壶酒,一边吃一边讨论夏考题目,一边规划假期要做什么,其他人目标很明确,不是学习六艺就是出去玩几天,只有沈淮和陶行简,要回家收稻谷。
沈淮是真回去收稻谷。
陶行简是想念妻子了,要回家陪媳妇。
大家规划不同,但不妨碍大家对假期充满期待。
吃饱喝足后,各回各家。
夏考结束,不用去县学上课。
三日后公布成绩时,教谕会公开上课,给大家讲解真题,然后才正式放假。
这三天,沈淮在家做豆干,看看书,浇浇花。
或者去墨香阁转转,看看有没有新书。
时间一晃,三日过去。
成绩公布这天,公告栏下方,围着一堆学子。
“又是沈淮夺魁。”
“顾舟还是老二。”
沈淮刚过去,就听到有人提自己。
他看向名单,自己确实是第一名。
顾舟的名字,排在他后面,第二。
但见识过京城真题的难度,沈淮表现的很淡定,仿佛夏考第一对他来说,没有吸引力一般。
“沈兄,恭喜了。”顾舟主动向沈淮道喜。
“顾兄客气了。”沈淮拱手,“夏考结束,不知顾兄有什么打算?是在家苦读还是外出游学?”
顾舟为期两年的课程结束。
颁奖之后,他就不用来县学了。
除了顾舟,同班的赵勋、孙文成几个也是。
他们走后,县学会根据成绩排名,升几个人进甲班。
“我打算去周边的府城看看,若是遇到好的诗集,给你带两本回来。”顾舟知道沈淮经常买诗集。
沈淮的脸上瞬间有了笑容,“哎呀,真是太感谢了。”
墨香阁的诗集,他都快看腻了。
“沈兄客气了。”
两人聊了好久,才继续看入榜名单。
林致远这次发挥的不错,冲到了第十,可把他高兴坏了。
秦靖西这次,没有上榜,心里有些失落,但考的时候,他已经预料到了,所以一点也不难过,还笑着跟林致远说恭喜。
陶行简、赵云堂几人,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
诗赋表现不足,律法学不精,时政缺乏了解。
诗写的不好,可以多看多练;律法不精,可以多看多背多看案例;可时政这块,他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好在,他们四书五经的基础打得不错。
不至于在束手无策。
教谕上公开课讲解题目的时候,大大方方的点出大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具体并且可执行的办法。
最后,他还强调:有条件的学子,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周边的府城看看,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看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条件不允许的学子,遇到问题多思考。
多跟村里有外出经历的亲戚或者长辈聊天,增长见闻,别一天到晚只知道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是书呆子,不是科举之道。
读书,一定是走出来的,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这下,大家都有了方向。
不羡慕,不内耗,只管努力。
颁奖仪式上,沈淮代表县学诸生发表讲话,同时分享一些自己的答题技巧。
全场安静。
大家都竖起耳朵听。
颁奖结束,大家纷纷将沈淮围住,跟他讨论答题思路和破题技巧。
沈淮见人太多,干脆拉顾舟出来,让他帮自己挡一点。
顾舟也没生气,大方的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
第一第二练手,杀伤力无敌。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就是离场的教谕,也忍不住回头看两眼。
然而,人一多,就很容易歪楼。
起初大家是奔着取经来的,结果聊着聊着就离题了,而且大家还聊的挺起劲的,纷纷炫自己去过哪里哪里,遇见过什么神奇的事情。
你一句我一句,轻松又有趣。
直到傍晚,大家才纷纷散去。
沈淮拿着文书、二两奖金,高高兴兴的朝江湾畔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